- 校园里的四季诗行
- 春天的校园总在某个清晨突然苏醒。玉兰树举着莹白的花苞叩响教室的窗,早读声里混进了麻雀的唧喳。生物老师带着我们在花坛边辨认新芽,指尖沾着泥土的清香,某个调皮的男生偷偷把
- 2025-07-14 阅读:2
- 文学奖背后的退稿信
- 获得校园文学奖那天,赵野在宿舍翻出的退稿信堆成了小山。最厚的那封来自校刊编辑部,编辑用红笔把他写的 “故乡的小河像块翡翠” 改成 “河水绿得发稠,像奶奶没搅开的绿豆汤”
- 2025-07-08 阅读:12
- 剧本杀里的角色觉醒
- 戏剧社排演《哈姆雷特》到第三周,饰演奥菲利亚的苏棠突然在排练场崩溃大哭。不是为角色溺水前的疯癫,而是那句 “生存还是毁灭” 砸在舞台上时,她突然想起父亲昨晚的电话:“要
- 2025-07-08 阅读:10
- 图书馆的 “未完成” 手稿
-       中文系的陈默在旧书库整理捐赠书籍时,指尖触到《雪国》封面凸起的烫金书名。这本昭和年间的日文原版书,书脊已经松动,环衬里夹着的半张稿纸突然飘落。米
- 2025-07-08 阅读:12
- 聪明人的烦恼
- 戴斌和赵文伟两家是世交,到了他们这代,关系不但没淡化,反而走得更近了。
- 2025-06-11 阅读:5
- 经历过后才懂得
- 我经常埋怨老公不讲究卫生,衣服没穿两天就发现多处油污;在厨房做饭,满地是菜屑、污垢,脚一踩,带到每一间屋子脏兮兮的
- 2025-06-11 阅读:6
- 从上海回到陈家湾
- 2019年残冬,马昭光默默告别了上海,回到他1969年插队落户的安徽芜湖对江的陈家湾。
- 2025-06-11 阅读:9
- 待春归
- 我等你……
- 2025-06-10 阅读:6
- 我曾无数次走过那条路
- 我曾无数次走过那条路 我曾无数次走过那条路,无数次回眸,看见路边的猫,和路边的时间。
- 2025-05-29 阅读:11
- 我本芬芳
- 我见过太多叫嚣着的女性主义和曲折离奇的故事和书,才发现,真正能走进人心里去的书,从来不是撕心裂肺的,一页页翻过,都是平淡如水的剧情,像是微风吹过湖水,惹一池的碧波。
- 2025-05-29 阅读:11
- 开在球鞋里的人生
- 高三的那个时刻,颓败萎靡,像是躲在阴潮树缝间的苔藓,梦想着开出一朵惊世骇俗的花。
- 2025-05-22 阅读:20
- 钱伟长眼里的好学生
-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出口是大学,大学文凭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必要条件,而大学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条件,这就形成了我国学校教育的应试背景。
- 2025-05-22 阅读:9
- 有对手的青春不寂寞
-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自尊心特别强,敏感,自负,却也脆弱。
- 2025-05-22 阅读:10
- 屋檐
- 本文以作者去到乡村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为灵感写下此文
- 2025-05-05 阅读:13
- 拾荒者与橘
- 拾荒者与橘讲述了75岁的拾荒老人张德全在孤独艰辛的生活中,偶然救助了一只受伤流浪橘猫的故事。两个被遗弃的生命在城市的角落相遇,从最初的相互警惕到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依赖
- 2025-05-01 阅读:14
- 烟火巷
- 在繁华都市的角落,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吃街,名叫“烟火巷”。这里汇聚了天南地北的小摊贩,有卖麻辣烫的四川大姐、做煎饼果子的山东大叔、烤羊肉串的新疆小伙……他们各自怀揣着梦
- 2025-05-01 阅读:13
- 最后一班地铁
- 《最后一班地铁》讲述了一个在城市中奔波的年轻人沈言,在深夜归家的地铁上,与一位等待女儿归来的母亲偶然相遇的温情故事。两人短暂的对话,唤起了沈言对家人、对陪伴的重新思考
- 2025-04-05 阅读:31
- 宿舍住着美校花
- 大三那年,女生宿舍楼扩建,我们一群人被安置在男生宿舍顶楼几个空闲的寝室,原来的每个寝室8个人,现在变成了12个。
- 2025-03-27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