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挤下地铁时,天已经黑了。她揉了揉酸痛的脖子,习惯性地拐进那条窄窄的小巷。
烟火巷的灯光总是暖黄色的,像是黑夜里的一个小太阳。炒锅的滋啦声、食客的谈笑声、老板们的吆喝声混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她深吸一口气,闻到了熟悉的麻辣烫和烤串的香味,肚子立刻咕咕叫起来。
“小雨来啦?”卖煎饼果子的王叔笑着招呼,“还是老样子?”
“嗯,加两个蛋!”她笑着点头,脚步却没停,直奔巷子深处那家“老张牛肉面”。可今天,面摊的位置空荡荡的,只剩下一张折叠桌和几把塑料凳堆在墙角。
她愣了一下,转头问隔壁卖糖水的阿婆:“张叔今天没出摊?”
阿婆叹了口气:“搬走喽,房东涨租金,他付不起,昨儿个连夜收拾东西回老家了。”
林小雨怔在原地。老张的牛肉面是她加班后唯一的慰藉,汤底醇厚,面条筋道,每次她累得不想动时,只要喝一口热汤,就觉得还能再撑一撑。可现在,连这碗面也没了。
她低头看了看手机,业主群里正热烈讨论着“旧城改造计划”——烟火巷要被拆了,改建成商业广场。
“这破地方早该拆了!”有人这样说。
林小雨攥紧了手机,抬头环顾四周。卖臭豆腐的李阿姨正笑着给小孩多夹了两块,烤串摊的小马哥一边哼歌一边撒辣椒面,糖水阿婆慢悠悠地摇着蒲扇……这里破旧、拥挤,却充满了鲜活的人情味。
“不行。”她突然说。
“啊?”阿婆没听清。
“不能让他们拆了这里!”林小雨抬起头,眼神坚定。
——
三天后,烟火巷的入口多了一块手绘的牌子:“留住我们的回忆,留下这条街!”林小雨拉着几个常来的食客,挨个拜访每一家摊位,录下他们的故事。
“我在这摆了十年摊,街坊邻居都像自家人。”王叔对着镜头有些不好意思。
“我闺女上大学的钱,就是靠这糖水摊挣的。”阿婆笑呵呵地说。
小马哥挠挠头:“我就想多攒点钱,以后开家自己的店。”
林小雨把这些视频发到网上,配上话题#烟火巷的最后一夜#。没想到,视频一夜之间火了。
“我以前常去那儿吃夜宵,别拆啊!”
“城市需要这样的烟火气!”
“能不能申请保留?”
网友们的留言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发起联名请愿。终于,在拆迁期限的前一天,区政府发布公告:烟火巷将作为“特色小吃文化街区”保留,并统一升级改造。
消息传来时,整条街都沸腾了。王叔给每个人加了双倍料的煎饼,小马哥的烤炉火苗蹿得老高,阿婆端出珍藏的桂花糖水,免费分给大家。
林小雨站在巷口,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觉得,这座冰冷的城市,原来也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