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银杏大道铺满金毯时,林小满在落叶堆里捡到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写着"1998年秋·临大文学社",纸页间夹着干枯的银杏叶,墨迹晕染的诗句在风里沙沙作响。那些句子带着九十年代特有的浪漫与炽热,写尽了少年人对文学的虔诚。
她抱着笔记本冲进社团办公室,社长周远正对着窗外发呆。"这是老图书馆阁楼的东西?"他翻开笔记本,指尖在某页停顿,"这是当年文学社的社刊手稿,作者苏棠......是我导师的笔名。"泛黄的纸页上,钢笔字力透纸背,记录着那个年代的文学理想。
第二天清晨,林小满在老图书馆遇到苏棠教授。老人戴着玳瑁眼镜,正在整理旧书架。"没想到这本册子还在。"教授摩挲着笔记本,目光飘向远处,"那时我们在银杏树下办诗会,用银杏叶当信纸,写最炽热的句子。每一片叶子都是青春的见证。"
在教授的提议下,文学社重启了中断二十年的"银杏诗笺"活动。林小满和周远带着社员收集银杏叶,在落叶背面写诗。当第一片写着"青春是永不凋零的银杏"的叶子挂在社团窗棂时,整个校园仿佛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宿舍楼、教学楼的窗前都飘起了写满诗句的银杏叶。
平安夜那天,雪粒混着银杏叶飘落。林小满在诗笺展览区发现新挂的叶子,遒劲的字迹写着:"当年的诗是未完成的梦,如今你们让它长出了根。"落款处,苏棠的名字旁,多了片新鲜的银杏叶。
此后每年深秋,临大的银杏树上都会挂满诗笺。泛黄的老笔记本被陈列在图书馆,而新的故事,正随着飘落的银杏叶,在年轻的笔尖下继续生长。那些跨越时空的文字,串联起不同年代的文学热忱,让校园里的银杏树下,永远回荡着诗意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