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不开放参观的戏院 ,一次意外的相逢
一扇门,为我们打开百年的戏曲回响。
正乙祠戏楼,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是中国最古老、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有300余年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观价值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目前这里只在有演出时开放可今天一次意外的相遇带我们推开了这扇古戏楼的大门
站在正乙祠戏楼的朱漆门前时,夏末的阳光正斜斜打在门楣的雕花上。同行的队友无奈的来回踱步,那点雀跃慢慢沉了下去。告示牌和保安都告诉我们——戏楼非演出时间不对外开放参观。
我们是来做戏曲文化调研的,却在紧闭的门前卡了壳。正围着门口打转,策划着换一个目的地,身后传来一声温和的询问:"你们是来看戏楼的?"
回头时,看见一位穿灰衬衫的先生,他和我们聊起了天,问我们是不是学生,为什么对戏楼感兴趣。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此行的目的,他听着听着,忽然抬手指了指门:"走吧,我带你们进去。"一时间,惊讶与惊喜铺满心头,涌到嘴边只剩谢谢二字。
那扇厚重的木门推开时,像打开了一个被时光封存的匣子。鼻腔里先钻进老木头与松墨的气息,抬头撞见戏楼的飞檐翘角,雕花栏杆上的金漆虽有些斑驳,却仍能看出当年的流光溢彩。"这是京城现存唯三的二层戏楼,可以演大闹天宫等戏,效果更好,加上地下的一层,其实是三层。"他的声音在空荡的戏楼里有轻微的回响。
他开始给我们讲正乙祠的来历。正乙祠戏楼始建于清朝,前身为明代的一座寺院,康熙初年建立祠堂,供奉财神赵公明,后来浙商对其进行扩建并加盖了戏楼。这座戏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也是中国最古老、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戏楼分两层,台前三面环楼,两旁有楼梯,看楼中心为马蹄型,上有罩棚,可容纳数百人。
正乙祠戏楼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见证了京剧表演艺术从诞生、发展到辉煌的整个历程,众多梨园界前辈如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都曾在此登台献艺,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最后,他表示,很高兴看到青年有生力量愿意学习京剧,愿意了解京剧文化。
“我觉得大家都是未来的希望,希望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咱们生活当中,感染每一位朋友。来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感受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样子,然后把这个文化根基扎根在咱们自己每个人的心里。”又临走前,他送我们到门口,笑着对我们挥手致意。我们不断地表示感谢,并请教了他的姓名。
直到走出胡同,我们才在百度上了解到——那个带我们看戏楼的灰衣先生,是正乙祠的相关业务负责人,也是著名昆曲导演,葛镇宁先生。
风穿过胡同口的老槐树,叶子沙沙作响。我们回头望了眼那扇重新关上的木门,忽然明白,有些相遇从不是偶然。那扇为我们敞开的门里,藏着的不仅是三百年的戏楼风华,更是老一辈戏曲人,对文化传承最温柔的托举。
这份经历大概是这个夏天,我们不期而遇却也最珍贵的礼物。
也希望大家空闲时间,也可以去正乙祠,看一出戏,欣赏一次顶级的中式美学。
作者:乔璐佳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