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医路同行践初心 陇原深耕育杏林——兰州大学学子在庆阳市开展临床实践、文化体验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10日,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迎来兰州大学"医路同行,助力陇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9名临床医学免费定向生。这群即将扎根基层的青年医学生,在为期28天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临床淬炼、文化浸润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开启了一段医者仁心与文化传承交融的成长之旅。
  一、医教协同筑根基临床实践强本领
  实践首日,刘老师带领实践团参观院史馆,“三个人、三间房、三万元借款”的建院历程与“大篷车”义诊传统诠释了医者初心,随后,医院科教科组织召开专项座谈会,依据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要求,与师生共同制定"双轨并行"实践方案。除安排内分泌科、泌尿外科等6个临床科室的轮转见习、手术观摩及技能培训外,特别引入医学人文教育——为每位学生配发经典著作《生活之道》,要求结合临床实践撰写读书报告,并在结业仪式上进行专题分享。科教科负责人表示:"医学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奥斯勒医师的从医哲学恰能为这些未来基层骨干注入精神力量。"
  在学习期间,内科系统中,陈俐俐学习大病历书写等技能,体会到医患沟通中“个体化表达”的重要性;外科领域,马晓媛、陈帅等观摩各类手术,对微创技术有了系统认知;张百鲲、杨喆等人分别在不同科室学习无菌操作规范,强化感染防控意识;刘佳怡观察皮肤科典型病例,杨富成掌握神经外科相关诊疗知识。
  二、香包藏巧艺传承有新声
  实践期间,团队创新融入地域文化体验模块。学生们走进庆阳香包非遗传承人刘兰芳的工作室,在针线穿梭间感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文化积淀。刘兰芳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与香包的缘分,介绍独特的“绌绌”针法及香包“大肚子”造型的美好寓意,其承载的情感涵盖亲情、爱情、友情乃至家国情怀。她的丈夫用“吃苦、拼搏、钻研、奉献”概括其传承坚守。实践团还了解到,刘兰芳团队借鉴敦煌壁画元素创新香包设计。刘兰芳现场讲授香包制作技艺时强调:"每个纹样都承载着祈福纳吉的民俗智慧,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异曲同工。
  三、基层实践显担当健康宣传惠民生
  为强化定向生服务基层的使命感,实践特别设置"双卫联动"机制。除三甲医院临床轮转外,团队专程赴董志卫生院开展两天基层实践。学生们在带教医师指导下,深入村卫生室开展健康宣教,针对夏日高温天气设计"防暑降温三字经",通过方言顺口溜向村民普及中暑急救知识。皮肤科见习生刘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当阿婆拉着我的手说'娃娃讲得我们听得懂'时,我真正理解了'健康守门人'的含义。"
  四、三馆藏文脉青春探根源
  陇东民俗博物馆里,婚嫁丧葬礼仪藏着生命哲思,剪纸、香包刺绣等非遗是生活的“活化石”,农耕器具与多元信仰展现生存智慧。成员与手艺人交流后感悟,民俗需融入生活才具活力。庆阳市博物馆中,从新石器时代彩陶到明清书画,串联起历史轨迹;黄河古象、环江翼龙化石见证地质变迁;佛造像与经卷传递向善信念;革命文物诉说老区峥嵘;民俗场景还原陇东日常。走进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成员们观古籍、识药材、赏医具,了解中医发展脉络。此次三馆之行,让实践团成员从民俗中读懂了生活,从历史中触摸到文明。“以前只知道庆阳的黄土厚,现在才明白这里的文化更厚。”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这份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行动,为传承陇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五、暑期研学进场馆学子素养获提升
  在国家安全教育馆,通过多元展陈与案例数据,学生们深化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强化责任意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馆内,学生体验酒驾等模拟场景、观看警示影片,树立安全出行理念。科技馆中,大家见证火箭发射、体验VR飞行、探索智能气象站,感受科技魅力。
  六、知行合一结硕果陇原筑梦启新程
  7月28日的结业仪式上,读书分享会与实践总结会并行开展。学子们结合《生活之道》阅读感悟,分享临床见习中的医患沟通案例,泌尿外科见习生李同学以"手术台上的敬畏与温度"为题,讲述观摩经皮肾镜碎石术时,对"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深刻理解。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在总结中寄语:"期待你们带着三甲医院的规范诊疗经验与基层医疗的朴素智慧,成为陇原百姓信赖的健康领路人。"
  此次实践创新构建"临床-人文-基层"三维培养体系,既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操作技能,更通过非遗体验、红色教育等模块,厚植其服务基层的文化自觉。当9名学子背着沉甸甸的实践记录本踏上归途,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专业能力的进阶,更是对"医者仁心"四字的生动诠释——这或许正是新时代定向医学生培养的最美注脚。
作者:"医路同行,助力陇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来源:兰州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