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东北林业大学三下乡:“小菌菇”里的大文章“——菌”路花开,“菇”兴乡野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聚交兴农,‘砼’振‘河’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全体成员于2025年7月16日前往牡丹江市海林镇模范村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启了实践之旅。
  海林市开发区张局长与悦来颐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卢伟明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为队员们细致介绍当地猴头菇产业发展的实践成果与创新思路,为此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植根:“黄金地带”的产业密码
  海林镇模范村位于海林市城区北部,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成为猴头菇生产的“黄金地带”。模范村党总支敏锐把握海林市规划建设猴头菇产业带的机遇,打造“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成立了悦来颐和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村里的党员和群众纷纷以土地入股、技术入股、劳务入股、资金入股等多种途径加入合作社,持续推动猴头菇富农增收全产业链发展,2024年,猴头菇生产总量达到1.5亿袋,实现产值4.5亿元。
  
  初见:菌房里藏着的“生长密码”
  卢经理带领实践队成员进入猴头菇大棚,刚掀开棚帘,一股带着湿润感的菌香扑面而来。卢经理向队员们介绍起猴头菇的培育过程:菌袋制作的原料配比——接种后的温湿度调控——成熟采摘的判断标准。队员们围在一旁近距离观察猴头菇的生长状态,有队员问起猴头菇不同生长阶段的照料重点,有的好奇病虫害怎么防治。卢经理为队员们一一耐心解答,还拿起成熟的猴头菇示范辨别品质的方法。这场大棚里的“实践课”,让同学们对猴头菇种植有了更鲜活的认知,也真切感受到现代农业技术的力量。

  延伸:从“菌菇田”到“产业链”的跨越
  从大棚出来,张局长带领大家来到产品展示区,她向队员们介绍,模范村这些年一步步构建起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猴头菇产业链,实现了产销一体化。村里积极引入新的培育技术和加工设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稳步提升。张局长指向展架上的货品——猴头菇粉、猴头菇酱、菌菇参汤包等20多种产品整齐陈列,“合作社一直没停下创新的脚步,这些都是咱们不断尝试的成果。”这些话让队员们对当地猴头菇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感悟:一杯咖啡里的“兴农答卷”
  随后,张局长邀请队员们步入会议室,一股醇厚的香气已悄然弥散。她拿起桌上冲泡好的猴头菇咖啡,向大家细致介绍这款创新产品。队员们端起杯子品尝,惊讶于菌菇与咖啡结合的独特风味。“这是我们在产品创新上的一次尝试,”张局长说道,如今村里的猴头菇及深加工产品早已进驻电商直播间,依托短视频宣传与直播带货,不仅畅销全国,更积累了大批回头客。听着张局长的讲述,队员们深深感受到科技为农业注入的蓬勃活力。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实践让他们真切目睹了“科技兴农”的鲜活图景,未来也愿将所学知识融入乡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挥洒青春之力。
  
  收获:青春与土地的双向奔赴
  此三下乡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进行,队员们收获丰富,深入了解猴头菇、黑木耳等的新种植技术、加工流程,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同时更加深刻理解农民的辛勤劳作,感受新时代乡村生活新面貌。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增强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在乡村振兴中找准定位、贡献才智、彰显价值。
作者:鞠梦瑶 韩心然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东北林业大学三下乡:“小菌菇”里的大文章“——菌”路花开,“菇”兴乡野
  • 寻访中印反击战老兵,在岁月回响中传承红色星火
  • 青山绿水间,石榴花开别样红——记新疆叶城县棋盘乡13村党支部书记陈熙的八年坚守
  • 银发康养进乡镇,运动科普暖人心——巢湖学院银发康养服务团走进散兵
  • “群英璀璨耀星空,瀚海明珠映弱水”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