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年味儿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腊月二十四的清晨,窗台上的腊梅开得正烈。母亲踩着梯子往门框上贴红纸,剪刀在她手里转得飞快,纸屑像红蝶似的落在青砖地上。父亲蹲在院里劈柴,斧头起落间,松木的清香混着柏枝的气息漫开来 —— 那是要用来熏腊肉的,挂在屋檐下,等除夕夜里切进饺子馅里。​
胡同口的杂货铺早早支起了年货摊。玻璃罐里的糖瓜沾着白霜,红纸包的蜜枣堆成小山,摊主用草绳捆着成串的鞭炮,红穗子在风里轻轻摇晃。放学的孩子攥着零钱挤在摊前,指尖划过花花绿绿的糖纸,空气里都是甜丝丝的期待。隔壁的张奶奶挎着竹篮出来,篮子里装着刚蒸好的枣馍,热气把笼布熏出淡褐色的印子,她要给相熟的街坊每家送两个,说是 “年年高” 的彩头。​
除夕的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厨房。母亲在和面,面团在瓷盆里渐渐变得光滑,她手腕一转,面团便在案板上跳起舞来。父亲在一旁剁肉馅,葱姜末撒进去的瞬间,香气 “腾” 地冒出来,惹得趴在灶台边的老猫直蹭他的裤腿。我踮着脚往墙上贴年画,是张胖娃娃抱鲤鱼的旧图,边角已经卷了毛边,却还是年年都要贴的,母亲说这是 “连年有余” 的讲究。​
暮色降临时,胡同里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祖父把红烛插进黄铜烛台,火苗在风里轻轻摇晃,映得供桌上的年糕泛着油光。饺子下锅时 “咕嘟咕嘟” 地翻着滚,蒸汽模糊了窗玻璃,也模糊了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父亲举起酒杯,与祖父的杯子轻轻一碰,酒液里晃着昏黄的灯光,也晃着满室的暖意。​
大年初一的清晨,是被此起彼伏的拜年声唤醒的。穿新衣的孩子们挨家挨户地跑,口袋里塞满了糖果和硬币,清脆的碰撞声随着脚步一路响。我跟着父母去给长辈拜年,鞋上的红绒球沾着露水,踩在结霜的石阶上有些发滑。进了门,先看见八仙桌上摆着的果盘,柿饼和桂圆码得整整齐齐,像幅寓意圆满的画。​
元宵节的灯笼还没点亮时,胡同里已经飘起了甜香。有人家在炸元宵,油锅里的糯米球渐渐鼓起来,金黄的外壳裂开小口,淌出芝麻馅的流心。孩子们举着纸糊的灯笼在巷子里跑,烛光透过彩纸在地上投出晃动的光斑,与天上的月牙相映成趣。卖糖画的老人支起铜锅,糖浆在青石板上画出蜿蜒的龙,孩子们围着拍手,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麻雀。​
年味儿藏在这些细碎的光景里,是蒸馍时升腾的热气,是鞭炮炸开的红屑,是长辈递来的压岁钱,也是寒夜里窗纸上温暖的灯影。它像坛陈酒,在岁月里慢慢发酵,等到来年开春,还留着淡淡的余甘。​
作者:王绍伟 来源:王绍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