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兰理工学子东乡墙绘:以艺术笔触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11日至16日,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以斑斓为墨”社会实践团队的8名师生,在指导教师张晖带领下,深入东乡族自治县五家乡马阴村,开展为期五天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墙绘实践活动。团队发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优势,通过创作大型主题墙绘、制作公共标识、题写乡村店招等形式,用艺术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山河为卷,绘就乡土新景
  抵达首日,团队在与村干部对接、走访村民后,敏锐捕捉到当地群众对展现家乡风貌的期盼,迅速调整方案,以“东乡山河人文”为核心主题,在村头广场旁百余平米的主墙上,绘制融合黄土高原、洮河水系的壮美画卷。
  创作中,队员们顶着烈日协作:王皓璇、朱嘉豪团队处理墙面基础;盛依辰、孟雪燕负责线稿勾勒与艺术指导;铺色组挥动画刷渲染天地色彩。更动人的是,团队邀请了6位当地小朋友参与填色互动,孩童的笑声与画笔的沙沙声交织,让艺术真正扎根乡土。“当村民的指尖触到颜料,艺术才真正有了温度。”副组长韩立之的话道出了实践的深意。

  童心执笔,共筑文化传承
  7月12日,13岁的马小龙一句“姐姐,这片天可以让我来画吗”,开启了实践中最温暖的篇章。团队当即准备画笔颜料,在墙绘的蓝天、绿山间开辟“儿童创作区”,让孩子们在队员守护下,用童真笔触为家园添彩。
  活动尾声,队员调出翠绿颜料,引导孩子们在墙绘树干处按下手印。9岁的马小明将掌心紧贴墙面,清晰的纹路与其他小手印层层叠叠,在专业画作中生长出蓬勃生机。“这是我们的手掌树!”孩子们的欢呼,恰是文化传承最生动的隐喻——艺术的种子已在乡土萌芽。

  笔墨传情,延伸服务温度
  艺术创作的热潮中,团队还延伸出温暖的“计划外”服务:村委会急需更新“村民活动中心”的立牌,队员们用丙烯颜料精心书写;小卖部队长请求题写店招,队员挥毫写下质朴有力的“小卖部”三个红字,引得村民连连称赞。“这手写的温度,机器印不出来!”队长的话,道尽艺术融入生活的真谛。

  成果落地,激活乡村新貌
  最后一天的成果交接仪式上,主墙面的山河图完整呈现:层叠的黄土山峦怀抱蜿蜒河流,金黄梯田间点缀着劳作人影,与崭新的“村民活动中心”立牌、村口店招相映成趣。村支书马主任动情表示:“同学们不仅美化了墙面,更用笔墨温暖了人心,这些都是留给咱村的珍贵礼物!”
  当13岁的马小龙向伙伴讲解自己的创作,当临村的村委会立牌焕然一新,当手写店招让小卖部的位置更加醒目,这些场景印证着实践的价值:乡村振兴需要俯身倾听大地的脉搏,让文化在服务需求中自然生长。兰理工学子用画笔丈量大地,不仅留下壮美的山河画卷,更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青春的温度与乡村振兴的宏图在笔墨间交融共生。
  (通讯员:刘妍言、刘艺洁、盛依辰、孟雪燕、韩立之、王皓璇、刘家辉、朱嘉豪)

作者:刘妍言、刘艺洁、盛依辰、孟雪燕、韩立之、王皓璇、刘家辉、朱嘉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以斑斓为墨”社会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从徽州灶台到预制包装:臭鳜鱼如何撬动徽菜预制化新赛道?
  • 兰理工学子东乡墙绘:以艺术笔触赋能乡村振兴
  • 苏城学子三下乡:东山茶野探吴茗,品牌创新共新生
  • 聚焦非遗传承与数字经济:苏州城市学院茗探吴韵实践团赋能东山茶厂
  • 青春赋能茶香路:苏州城市学院茗探吴韵实践团助力东山茶产业发展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