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洞庭东山,茶园叠翠、茶香四溢。7月8日至17日,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茗探吴韵”实践团9名师生奔赴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北望茶厂,聚焦当地茶叶及农产品品牌发展难题,开展实践调研。
(图1苏州城市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茶厂合照)
实践团首站深入北望茶厂,这里作为东山历史悠久的集体所有制茶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茶制作技艺)传承单位,承载着江南茶文化记忆,却也面临多重挑战。走进茶园,“茶果间作”模式勾勒出独特生态画卷,茶树与果树交错生长赋予茶叶特殊果香。
(图2茶厂负责人叶总介绍茶厂现状)
在与茶厂负责人叶总的交谈中,实践团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茶企的困境。东山镇的茶叶市场里,相似包装、价格悬殊的碧螺春摆满货架,消费者知晓“洞庭碧螺春”这一地理标志,却难以记住具体品牌。实践团调研了解到,当地茶企在品牌传播上较为乏力,“金坞山”等小品牌缺乏年轻化表达,非遗技艺、绿色认证等优势未能充分展现。
移步制茶车间,非遗传承人演示“杀青”等传统工艺,铁锅高温、手法娴熟,背后却暗藏产期集中的困境,淡季运营难、夏秋茶滞销等问题凸显。实践团走访市场发现,“金坞山”等小品牌知名度低,产业品牌影响力与市场适配度亟待提升。
(图3苏州城市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茶厂负责人座谈合照)
叶总和我们对比安吉白茶、西湖龙井等成功案例,团队清晰认识到东山茶企在品牌塑造、市场推广上存在差距,“品牌年轻化指数”仅38分(满分100),品牌破局刻不容缓。
(图4团队成员实地走访北望茶场)
实践团在调研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与自身专业知识,针对产品创新、品牌传播、业态融合、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后续,团队将搭建“高校-茶企”合作平台,联合政府、文旅局等多方力量,持续为东山茶产业注入青春动能。
(图5苏州城市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茶厂负责人在茶厂门口合照)
此次实践,苏州城市学院茗探吴韵实践团以脚步丈量茶乡土地,用专业视角剖析产业难题,为传统茶产业的振兴带来了新的思路。未来,期待更多青春力量汇入,让洞庭东山的茶香飘得更远、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