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学习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深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和文化,滁州学院食品学子在凤阳展开有关凤阳花鼓的调研项目。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培养爱国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礼仪道德。“内修外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等。这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自身品格,有着重要意义。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来到了凤阳县文化馆,学习了解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的来源、种类、发展、特色、地位等。馆内介绍凤阳民歌的历史价值:它以生动朴实的形式及内容反映了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境、理想和追求,催化和影响了一批艺术种类的发展。凤阳民歌又分为劳动歌(生活民歌、情歌)和时政歌两大类。同时馆内还陈列着不同样式的大花鼓和小锣花鼓还有凤阳唢呐和楼西回民锣鼓等凤阳文化产物,还有留存凤阳花鼓戏曲的安徽日报和讲述用于学习凤阳花鼓的多本书籍及服装
凤阳花鼓来源于民间艺术、是人民大众的艺术,它将民间生活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凤阳花鼓在表现过程中,除了花鼓、服装之外,还要借助彩扇、手绢、花伞等道具,这些道具与花鼓和服饰形成紧密的配合,通过优美的艺术展现表达了凤阳人民的劳动生活、情感、以及民俗风情等,从而展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变化。
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馆内展示书籍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