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西安邮电大学“星火计划——点亮青年文化的火炬”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多种实践方法,如学习村史党史,共建实践基地、调研村落文化,支部结对共建,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走进种植基地,瞻仰烈士陵园等,分析了实践地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困境,进而总结出了经验,结合文化自信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青年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共青团、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村落文化、支部结对共建、文化自信。
目录一、实践目的二、相关背景1.政策方面2.共青团方面3.高校方面三、实践内容1.学习村史党史,重视踏实务实2.共建实践基地,探索振兴路径3.调研村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4.支部结对共建,助力文化振兴5.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点亮青年文化自信6.走进种植基地,深入参观实践7.瞻仰烈士陵园,弘扬爱国精神三、队员感言1.王一丹2.李蕊芯3.韩云美4.刘壹梵5.李云龙6.范怡函四、附录附录1:西安邮电大学赴西咸新区马王村“星火计划——点亮青年文化的火炬”暑期社会实践队调查问卷附录2: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附录3:陕西兴平市:文化惠民唱响“大地欢歌” “四季村晚”赋能乡村振兴附录4:牢牢把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节选)
1、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分团委开展赴西咸新区马王村“星火计划——点亮青年文化的火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激励青年一代心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以奋斗之我,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2、本次实践的意义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高扬理想主义,心系广大青年,锐意开拓进取,勇于自我革命,动员引领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挺膺担当、团结奋斗。自动化学院分团委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织并开展本次实践活动,做好共青团的青年工作,帮助当代中国青年学理论、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不断提升思想素养、身体素质、精神品格、综合能力。
3、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文化赋能,在继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先进文化春风化雨,沁润村民的心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是本次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在乡村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来赋能乡村振兴。通过点亮青年,进而点亮家庭乃至整个乡村的火炬。
4、社会实践是坚定信念的“催化剂”,对于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转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并强烈地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本次实践活动不仅向乡村青少年普及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对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习近平201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要推动文化下乡,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贴近农民,推出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要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形成一股新的农村文化建设力量。”
2.共青团方面
2023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谈话,习近平总书记是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起点,着眼于青年是民族未来的历史责任,对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把握一个主题。
党的中心任务,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鲜明主题。
“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总书记为共青团和广大青年指引的发展方向,就是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突出一个重点。
此次,总书记强调,“共青团要把加强对广大团员和青年的政治引领摆在首位”。
青年往哪里去,是一个方向问题,共青团必须引导好。“加强对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抓好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的主题教育”。广大青年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把牢青春航向。
——走好一条道路。
对于建设什么样的青年组织、怎样建设青年组织,总书记看得很重、想得很深。
此次集体谈话时,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要求:“要顺应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纵深推进团的改革,全面从严管团治团,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同时也为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等提供智力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地方高校作为集人才、科技、文化、教育资源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阵地,能够担当促进区域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使命,在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中发挥文化充实、培训赋能、科技支撑、资源引入的作用,开展一系列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试验,不断促进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产业规模壮大、文化建设环境净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取得丰硕成果。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我国高校一直以来保持着支援农村建设的优良传统,为农村地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文化、技术资源,成为助力乡村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这样的历史新阶段,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定位与机制也应随之变化,尤其是在文化发展领域,高校需要精准定位并发掘自身优势,把握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难点,开展卓有成效的乡村文化服务工作。
地方高校在引领乡村文化发展方面有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乡村文化建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地方高校合作是很好的选择,双方可以不断加强沟通,构建高效合作机制,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践中实现共赢发展。
实践时间:2023年7月12日至2023年8月24日
实践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马王村
实践主题: “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实践活动:
1.学习村史党史,重视踏实务实
村支部书记向队员们介绍了目前马王村的规模现状和发展未来,分享国家在乡村方面的政策并对队员们的疑惑耐心解答。队员们学习村史,马王村历史悠久,近年来根据国家政策与另一小村合并,如今的马王村可以说是人口大村,马王村的人们依靠自己的勤劳努力创业,果园种植、水泥预制厂、建筑地基等都是马王村的特色产业。在村民们的不断努力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目前村内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实践团队与村支书就党的二十大展开进一步交流,书记向队员们深入讲解在乡村基层的国家政策以及近五年来乡村的真实变化,从另一个角度深入学习二十大,使队员纷纷表示,进一步理解了二十大精神的内涵,坚定了服务青少年、服务乡村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队向村支书学习村史党史
2.共建实践基地,探索振兴路径
实践团队与马王村村委会签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并举办西安邮电大学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马王村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村支部书记表示,“三下乡”活动不仅帮助大学生感受到当前社会真实的体验,同时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切实的服务,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长久地开展下去。
本次实践活动探索出了文化活动助力马王村的新形式,真正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团员与青年的互动,实现了跨地域优质资源共享,现了高校与乡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相互成就、彼此促进。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实践团队将继续充分发挥校内学科优势,进一步激活多方力量,联合政府、高校、企业和媒体,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关注马王村、助力马王村、振兴马王村。

图为挂牌仪式
3.调研村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开展了有关“乡村青年文化振兴”的调研活动。附近的居民对问卷的填写展示出极大的兴趣,认真完了调查问卷。同时,队员们向马王村居民请教当地风俗,了解马王村的传统衣冠、国风音乐、中华传说、传统技艺,以及民俗与民间信仰、游戏与体育、饮食与仪式、婚丧习俗。村民们纷纷抒发感慨,现在国家对他们的照顾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已经使他们的生活状况大为改善。队员们对此也倍感欣慰,诚邀村民们参加本次西安邮电大学与马王村村委会联合举办的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


图为队员走访村民并交流当地文化习俗
通过走访与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村民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对于乡村的发展推动明显,也为村内儿童带来了更多的教育资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认知壁垒,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他们也顺势提出了建议,希望进一步搞好规划,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理清思路,破解乡村振兴的困难和矛盾;将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常态化,成为乡村振兴的一股蓬勃发展而又年轻向上的新力量。他们的建议反映着他们的思想,是主力乡村振兴和改革的关键指引。
4.支部结对共建,助力文化振兴
实践团队联合马王村团支部开展了团支部共建活动。在村委会议室中,西邮自动化学院分团委书记黄娟、各团支书和团员们,即实践团队成员各抒己见,分享对今年召开的共青团十九大的认识和感悟;马王村团支书也结合所做的团的工作发表见解,村内团员都与实践队员展开交流。

图为团支部对接团支部共建
5.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点亮青年文化自信
队员们与村内团员青年在自我介绍后通过两个小游戏:1)找相同。即每人轮流讲自己的爱好,若有相同爱好即可举手,大家分享自己的爱好和趣事;2)比比谁最厉害,即所有人竖起十根手指,每人分享一个自认为只有自己能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其余人如果的确做不到就放下一根手指,若能做到则不用放下手指,当所有人依次讲完,剩下竖着手指最多的人获胜。同时,分发提前准备好的文具及礼品,迅速拉近团队成员和马王村青少年的关系,便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实践团队成员作为话题的引导者,对村内青年团员采用朋辈对话的形式,围绕传统制作工艺与装饰艺术、婚丧习俗、服饰与习俗、游戏与体育、岁时民俗与民间信仰、饮食与仪式、音乐与戏曲、民间神话传说等八个话题,用保护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村落文化的创意,来推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乡村吸引力,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在村委会议室中,队员们开展了西安邮电大学与马王村村委会联合举办的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队员们带领马王村儿童在自我介绍后做游戏迅速拉近距离,青年团员们敞开心扉,与队员们展开积极交流。老乡们对这群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队员也回应热烈,鼓励青年们参与知识小竞赛。

图为实践团队与村内青年合影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线上教育不断普及,队员们了解到马王村中小学的学生较多,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同时在假期也难以对孩子进行监管,队员们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到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防溺水教育等科普活动;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村内儿童进行学业辅导,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线上为同学们讲解知识,答疑解惑。家长们对此表示欢迎,希望实践队开展长期的教育活动。
6.走进种植基地,深入参观实践
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大棚,参观马王村种植园区。在这里,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大棚主要种植经济价值较低的农作物,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波动大,销售渠道也较为单一。此外,园区的主导产业是樱桃种植。自从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政府的帮助下,马王村樱桃种植面积翻番,为脱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并增设了花椒产业园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

图为队员们参观种植园
7.瞻仰烈士陵园,弘扬爱国精神
为缅怀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烈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实践团队来到张周勤烈士陵园,并将白花献在了人民英雄张周勤的墓前。本地的队员向其他队员讲解烈士的英勇历史,队员们也详细阅读有关前辈贡献的相关资料。据村里人描述,每到清明时节,都会有大批党员干部和群众来到位于张周勤故乡的烈士陵园祭奠他。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常常能看到烈士的孙子张光辉的身影。他如今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在烈士陵墓和展览馆义务讲解爷爷的英雄事迹。指导老师对队员们期望道,“希望你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队员们通过此次追寻先烈足迹,体会到党的初心,坚定了理想信念,将努力成长为一个能堪大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图为队员们在陵园默哀致敬
实践期间,我和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融汇学科知识、党团知识、高校模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地团员青年开设多堂绘声绘色的第二课堂,组织素质拓展,以学思并进方式促进高校文化与村落文化交融交汇。这不仅为马王村赋能了新的文化振兴方式,同时解决了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乡村青年对科学知识、传统文化的热情。“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乡村振兴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我将坚定理想信念,继续深入基层、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学以致用。
这个暑假,我很高兴自己能参与到今年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了乡村文化教育对一个村,一个家庭,一个孩子有多么重要。
在本次暑期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团队的团结合作精神,我们队伍共有8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大家分工明确,互相帮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同伴对我的支持,以及我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这才不至于在每一次任务中手忙脚乱。我十分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因为有了她的存在,我们之间才能明确分工紧密合作,然后把这次实践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通过本次实践让我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就必须要跨出校门,走出社会,把自己的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提高面向大众能力。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社会实践虽然是辛苦的,但同时也是快乐的,令我收获颇多。
为期二十多天的马王村三下乡社会暑期实践已经落下帷幕。回顾这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这段日子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成长。对比以前,我变得似乎更加成熟、勇敢和自信。
在活动中,我们小团队坚持走下来,我们认识了很多怀揣着梦想的青年,在活动中给予他们多方面的启发,同时也得到了他们很好的展现和回馈。这次实践对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的青春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村长的同意下,我们深入到西安市马王村村里走访和调研,调研发现,许多中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许多问题,因此,实践老师还带领着我们在村内举办了学习交流会,旨在帮助马王村的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带领他们进行丰富多样的兴趣启蒙和培训,小小的屋子到处都充斥着欢声笑语,本次活动在于向乡村青少年普及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将学生们培养成能奋斗、肯吃苦、为人民设身处地的社会好青年,总的来说我们都是一种锻炼和成长。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本次下乡开展的活动包括了探访农村、参观种植园区、开展团支部共建以及乡村文化振兴活动等。通过这一个个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当地文化,也给予我们机会把我们所学到的知识交给他们。三下乡活动圆满的结束,我们从农村再度回到城市,并下定决心将来用自己的所学建设更加美好的乡村,更加美丽的国家!
在来三下乡之前,心中其实既期待又有点忐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此次工作,但是很幸运遇见这样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在老师的辅导下和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学到了很多,也顺顺利利的完成了任务,此次三下乡让我得到了很多的锻炼,获得了很多的快乐,也拉近了我们队员之间的关系,更让我深刻的理解到了责任与团队;这些收获让我明白只有自己去亲身体验。
感谢老师的辛苦和每一名队员们的努力,让我们拥有一个如此美好的夏天。
附录1:西安邮电大学赴西咸新区马王村“星火计划——点亮青年文化的火炬”暑期社会实践队调查问卷
1. 你所在的村之前是否有其他队伍进行过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
A. 是 B. 否
2. 如果有,你觉得这次活动对你的影响如何?
A. 对个人成长有很大帮助 B. 对个人成长有一定帮助
C. 对个人成长没有太大帮助 D. 没有类似活动
3. 你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对团员青年的成长有何作用?[多选题]
A. 增强社会 B. 提升组织协调能力
C.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D. 增强自信心
E. 拓宽社交圈子
4. 你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对乡村振兴有何作用? [多选题]
A. 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B. 增加农村教育资源
C. 增加农村人才流动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E.增强农村文化传承
5. 你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支持? [多选题]
A. 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B.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
C. 加强志愿者的交流与合作 D.提供更多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E.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
6. 你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多选题]
A.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B.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C.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问题 D.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 E.学生职业规划问题
7. 你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对于团员青年的职业发展有何帮助?[多选题]
A. 增加就业竞争力 B.提供实践锻炼机会
C. 拓宽职业发展视野 D.增强职业发展自信心
8. 你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对于团员青年的人际关系建立有何帮助?[多选题]
A. 增加社交圈子 B.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C. 增进人际关系的理解与沟通 D.提高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
9. 你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对于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有何帮助?[多选题]
A. 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B.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
C. 激发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热情 D.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10. 你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对于团员青年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升有何帮助?[多选题]
A. 增强组织能力 B.提高协调能力 C.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D.增强决策能力
11. 你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对于团员青年的自我成长有何帮助?[多选题]
A. 增强自信心 B.提高学习能力 C.增强逆境应对能力 D.拓宽个人发展视野
12. 你对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的认知程度如何?[多选题]
A. 了解并参与过乡村支教活动 B.了解但未参与过乡村支教活动
C. 不了解乡村支教活动
13. 你认为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应该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多选题]
A. 增加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合作 B.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
C. 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D.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指导 E.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
14. 你是否愿意参加本次西安邮电大学与马王村村委会联合举办的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
A. 是 B. 否
15. 如果你愿意继续参与乡村青年文化振兴活动,请留下你的联系方式(选填):
附录2: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2023-06-07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沙6月6日电 发挥文化建设培根铸魂作用、把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创作推出一批乡村振兴题材优秀作品……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6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针对下一步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系列要求。
胡和平表示,文化和旅游系统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有效实施重大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要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发挥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会议强调,要着眼焕新乡村风貌,更好发挥文化建设培根铸魂作用,把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要着眼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办好乡村文化文艺活动,创作推出一批乡村振兴题材优秀作品。要着眼培育发展动能,发挥文化赋能优势和旅游带动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着眼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好利用好农业遗迹、传统村落等乡村文化遗产资源,提升农村非遗保护传承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支持举措,做好宣传引导,确保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会上还总结了湖南、四川、云南、陕西四省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经验。(记者刘佑民)
附录3:陕西兴平市:文化惠民唱响“大地欢歌” “四季村晚”赋能乡村振兴
2023-08-09来源:咸阳学习平台作者:杨特
近日,由陕西省兴平市委宣传部、兴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兴平市马嵬街道办事处主办的2023年兴平市“清凉一夏·四季村晚”示范展演在兴平市马嵬街道黄山宫前的广场举行。
演员们结合当地乡村文化、乡村旅游、节日习俗等元素,以歌唱、舞蹈等形式为观众送上了一场视听盛宴。一场充满“故乡情”和“泥土味”的“村晚”,给父老乡亲带来了欢声笑语。
“清凉一夏·四季村晚”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群众看“村晚”、享“村晚”、乐“村晚”,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
活动现场,马嵬街道办事处向一线环卫工人发放了慰问品,对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工作表达了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附录4:牢牢把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节选)
2022-12-06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罗春涛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留得住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今,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显得更为紧迫,不少乡村出现了人才“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部分地方通过探索实施“乡创特派员”“农村职业经理人”“首席运营官”等制度,吸引和聚集社会人才投入乡村建设,带动科技、信息、创意、市场、金融等资源进入乡村。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坚持引、育并重,把引进外来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结合起来,注重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产业带头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的领头作用,充分挖掘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特别是通过营造“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良环境,积极推行创新人才服务制度,从薪资待遇、岗位晋升、发展机遇等方面着手提升,吸引从事文化资本运营、文化经纪代理、文化旅游开发和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形成农民主体、企业推动和人才会聚的合力,共同做强做大产业发展大文章。
(作者系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现挂职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