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数旅融合促发展,乡村振兴勇担当

发布时间:2023-08-2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全面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指示以及调查研究精神,推动数字技术和数字手段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智”助农队以“数旅融合促发展,乡村振兴勇担当”为主题在湖北省随州市开展暑期调研活动。通过深入了解随州市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现状,深切体会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深刻内涵。实践队成员发现随州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文旅行业领头雁,纷纷表示要运用经济学专业所长,助力随州市文旅发展破僵局、开新局,以青春斗志在浪潮中扬起风帆。
    
探文物遗迹,寻文脉之根
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炎帝故里”和“编钟之乡”。8月3日,抵达随州后,调研队成员赴随州市博物馆,跟随馆内工作人员的脚步,探寻随州地区出土文物的历史文化精髓。曾侯乙墓的发掘解开了“曾随之谜”的面纱,数量众多、种类齐全、时间跨度大且铸造精美的青铜器令队员们叹为观止,不禁感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更应厚植文化自信,汲取奋进力量。但与此同时,随州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李易子感慨道:“外地人提及编钟,都只知湖北,不知随州。”可见,随州编钟蕴藏着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巨大经济价值尚未充分开发,导致随州编钟的旅游品牌不够响亮,炎帝和编钟两张世界级历史文化名片的宣传效果也不够突出,其文旅经济潜力仍需深入挖掘。对此,实践队成员提出了以“炎帝故里”为核心要素,拓展数字宣传渠道,如制作数字化宣传片、构建三维模拟形象、建设数字化展厅等推广随州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以此吸引对中华文明发祥追溯、寻根探祖研学历史等文旅项目有浓厚兴趣的游客和相关专家学者,进而“擦亮”随州文旅产业的特色招牌,并成为行业“领头雁”带动随州市其他文旅项目人气拔高。
实践队前往随州博物馆调研学习

破银杏难题,留万千旅客
洛阳店千年银杏谷景区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银杏群落之一,一入秋季,十里画廊,游客络绎不绝。8月3日下午,实践队来到银杏谷景区,感受千年古树的视觉震撼,调研洛阳镇景区的发展现状。洛阳镇文旅办易主任为实践队介绍了银杏谷景区的发展现状、痛点难点以及发展规划。由于银杏谷景区前开发公司短视的规划,在景区中添加了许多诸如游乐园、恐龙园、气垫床等快餐元素,从而忽略了自然景观的开发挖掘。此外,银杏谷景区还面临着银杏景观强季节性、农家乐质量参差不齐等巨大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在了解到银杏谷景区的发展痛难点后,实践队也切实体悟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巨大普惠价值。例如,在银杏谷景区收归国有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为景区的招商引资提供了巨大便利和更高平台。实践队提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是洛阳镇文旅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区政府应积极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和当地文旅企业,大力培育和引进旅游管理人才和复合型数字人才,搭建数字平台以实时监测各农家乐及民宿客座率、入住率、满意度等数据指标,指导各店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并为有困难的店家提供精准帮扶,充分保障洛阳镇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重点项目3-5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易主任带领实践队了解银杏谷景区基本概况

瞻革命遗址,走红色线路
为追忆革命岁月,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之基,8月3日下午,实践队来到随州九口堰村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遗址。实践队在此缅怀先烈,瞻仰和研学,旧址里展出的实物、史料、图片都在讲述一个个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故事,队员们在参观学习中深切回顾了革命先烈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激励着我们身处绝境敢亮剑。实践队员深受感触,纷纷表示我们中南大青年生来便具有红色血脉,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弘扬革命先烈“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实践队于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新址合影

聚发展齐力,助产业兴旺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8月4日上午,实践队与随州市统战部、文旅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了一场座谈会。在交流互动中,实践队了解到随州市文旅发展在生态链、品牌、民风等方面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针对随州文旅“繁星满天,明月不朗”问题,实践队初步提出系统打造随州文旅全生态,聚焦重量名片运用数字渠道实现流量破圈;针对随州香菇产业精深加工不足问题,提出促进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香菇全产业链进一步深度融合、引领香菇保健品和香菇预制菜等新产品安全标准统一制定、香菇龙头企业区域品牌整合聚力等建议。在后期的调研报告撰写中,实践队将基于乡村文旅和数字农业的研究重点进一步整合、细化、深化相关建议举措,为赋能随州市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实践队与随州市政府多部门开展交流座谈

访神农企业,添发展新机
8月4日下午,在随州市文旅相关领导的陪同下,龚强教授带领调研队前往云峰山万亩茶园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在随州神农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茶叶种植、生产和制茶车间,聆听了神农企业茶叶发展历史。云峰山茶场不仅是一座茶产业基地,而且是一所研学旅行营地。云峰山茶场设有茶廉文化基地、普法空间、农耕文化展厅等多个研学板块。学在研中悟,悟在研中学,学子们在动手实操、耳濡目染中传承发扬清廉文化、法治文化和农耕文化,耕种采摘品佳茗,以劳促德助成长。参观完研学基地后,龚强教授带领实践队与茶场负责人开展了一场深入的交流,深入了解到茶场在数字化转型、旅游项目宣传推介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并就随州市茶产业及茶旅融合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乡村文旅服务行业质量参差不齐、景区开发规划不合理、周边游的需求刚性与茶场现有资源难以有效衔接等,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在景区内设置农家乐“公开厨房”,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社交平台定期直播农家菜制作、采茶制茶等过程,从而在淡季也能通过销售农副产品提高收入的可行模式。
 
实践队与茶场负责人开展交流座谈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中国青年,“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离随前,随州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和劳动保障监察科科长翟金凤说道:“欢迎更多的青年学子来随州进行调研和参与就业,为随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此次调研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智”助农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广大乡村舞台上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磨练品格,用智慧的双眼发现问题,用睿智的头脑破解难题,将数字经济理论知识与随州市乡村文旅发展现状相结合,为随州市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中南大力量!

编辑:杨璨 翁诗棋 程心如
摄影:刘彬彬
作者:杨璨 翁诗棋 程心如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智”助农队
  • 数旅融合促发展,乡村振兴勇担当
  • 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教育赋能三下乡:协守童心促发展,筑梦幸福村港湾
  • 筑梦三下乡| “同心菌助,筑梦新古”团队开展交流座谈会,共
  • 成理学子三下乡:心系退伍老兵,赓续红色基因
  • 成理学子三下乡:智慧农业黑科技,赛过种植传统式
  • 数智助农促发展 青年奋进兴乡村——中南大“数智”助农实践
  • 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发展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