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点微光队于8月15-17日开展为期三天的社会服务和社会调研活动。
完成了此次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回顾之后,感触颇深,写下此文,纪念此次活动的收获。此次“三下乡”服务更加坚定了我追逐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脚步,我与实践队员一起计划此次实践活动,购买相关物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饱满热情的态度为社区居民提供测血糖、测血压、压耳豆、按摩、把脉等健康监测服务。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老年人存在视物模糊、迎风流泪、腰膝酸软等集中症状,结合课堂学习知识分析来看:“肝在窍为目,在液为泪”是在女子七七、丈夫八八之后,肝脏开始慢慢衰老的表现。所以,出现上述表现,需要调补肝脏。建议居民闭目养神,避免剧烈运动,多眺望远处。出现眼睛干涩等症状可用枸杞、菊花、决明子等代茶饮,有养肝明目之效。我们向居民免费发放代茶饮,并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就有同药物一样的效果,所谓“药食同源”。
图为实践员刘一凡和刘畅为身体不适的居民发放菊花决明子等代茶饮。通讯员 张筱桐 供图
此次义诊活动我未敢主动向居民提出把脉的想法,首先是自己技艺不精,恐有误导,有一位居民主动提出让我把脉试一下,我抱着学习的心态忐忑的搭上脉,脉象绷急弹指且是左右弹指的感觉,但脉体较弦脉柔软,像是绳子绷紧的感觉,非常符合紧脉的特点。结合居民的面色,淡黄憔悴没有光泽,询问之后发现,他刚因为胃出血做了手术出院回家休养,表现出的病色正是因为手术后元气大伤,脾胃气虚所致。并且通过尺脉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位大爷的睡眠不太好,通过问诊果然如此,患者入睡困难,对药物的依赖程度大。对于把脉我一直心存敬畏,一直以来都恐指下不明,不敢给人搭脉辩证,但真的去摸脉之后,发现中医的确如此神奇!这样的收获溢于言表,我以后也会主动去给人把脉学习,感受三指之下的千变万化,我深刻的明白了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图为实践员刘一凡为长清湖社区居民脉诊。通讯员 郑永鹏 供图
在此次社会调研的活动中,也打破了我对中医药固有发展模式的偏见,通过与社区和乡镇医生的交流中,我得知“望闻问切”的传统手段早已走向云端,膏散丹丸也逐步打上“智能制造”标签。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已经在探索创新,让中医药更好的服务并造福人民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经过我们的走访调研发现,在乡镇和社区都引入了中药无菌粉贴敷、中药颗粒制剂等新的发展模式,效果都不错,人们的认可度也都很高。
图为实践员在潘村卫生室开展以中药贴敷为例的基层中医药创新情况调研。通讯员 刘佳伟 供图
三天的走访调研,让我明白关于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自己,我们要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并在日常的起居饮食中加以重视。作为中医初学者,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切身体会到传统中医药急切需要以更现代化的姿态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我们要更加努力地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医药的认同感,使中医药为百姓所用。
图为实践团队于服务点与部分居民合影留念 通讯员 刘佳伟 供图
通讯员 刘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