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西三下乡|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瑶筑新生实践团”:探寻瑶族文化魅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2025年7月10日至11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瑶筑新生—瑶族文化传承与民宿创新”实践团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深入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杨溪村及瑶族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瑶族文化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数据采集等多种方式,团队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挖掘丰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瑶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全新路径。(通讯员:李菲杨、崔博文)
首站杨溪村聚焦传统建筑解码瑶居文化基因
7月10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抵达杨溪村。一踏入这片充满瑶族风情的土地,团队成员们便迅速进入状态,将目光聚焦在瑶族传统建筑上。他们熟练运用专业测绘工具,对村里28栋典型瑶居展开了精细测绘工作。在烈日炎炎下,成员们一丝不苟地测量着每栋建筑的占地面积,经统计平均约为120㎡ 。同时,对建筑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发现穿斗式木构占比达85% ,这些木构建筑不仅坚固耐用,更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此外,团队还仔细记录了建筑上12类装饰纹样,如蕴含着瑶族祖先崇拜的盘王印、象征着力量与神秘的铜鼓纹等民族符号 ,这些纹样承载着瑶族的历史与信仰。
 
走访村民聆听口述历史打捞建筑背后的故事
为了更深入了解瑶族建筑背后的故事,团队成员与15位60岁以上的村民进行了深度交流。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回忆着过去的岁月,讲述着建筑的建造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清代中期。随着时代的变迁,30%的建筑功能从单纯的居住逐渐转向民俗展示,成为传播瑶族文化的窗口。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将这些珍贵的口述史一一整理成册。据悉,后续团队将基于此次调研,整理形成专业的调研报告,为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活化筑牢坚实的数据根基。
 

当日,实践团队成员在杨溪村户外与村民交流,村民们热情地分享着自己的生活与故事;在村民家中开展深度访谈时,成员们认真记录老人关于瑶族建筑、民俗的口述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文化传承线索;在村民家门口,成员们与老人面对面交流,采集瑶族文化传承故事与建筑历史信息,现场氛围融洽而热烈。
 
 
转场博物馆系统梳理馆藏元素深挖文化传承密码
7月11日,团队转场至恭城瑶族博物馆,对馆内丰富的瑶族文化元素展开系统梳理。经调研发现,馆藏服饰中包含17种刺绣工艺,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针法与技巧,展现了瑶族妇女精湛的手艺。其中,“盘王节盛装”的银饰配件更是多达43件/套,这些银饰造型精美,工艺繁复,是瑶族文化的瑰宝。同时,团队还对馆内5类传统乐器,如长鼓、铜鼓等完成了声学特征初录,为后续研究瑶族音乐文化奠定基础。
 
实践团队以“志愿者”身份沉浸式参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系统梳理瑶族服饰、乐器等文化元素,挖掘传承创新线索。在“瑶家故事——瑶族文化展”展区,团队成员们合影留念,标志着此次调研阶段取得阶段性成果,也为后续文化传承与民宿创新研究蓄力。
 
 
此次深耕瑶族文化的实践活动,不仅为学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更展现了桂航学子的青春担当。他们以实际行动探索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恭城路径”,让古老的瑶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传承与发展的双重光彩,为乡村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