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意正浓,却挡不住青年学子探寻真知的脚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距离观察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2025年7月1日,安阳工学院电子电气与无人机学院发展成就观察团的师生背起行囊,踏上前往李七里村的旅程,开启了为期两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多专业学子组成的队伍,怀揣“用脚步丈量土地肌理,用眼睛捕捉时代脉搏,用思考点亮振兴之路”的信念,决意在乡间阡陌间读懂中国乡村的发展答卷。

图为团队成员出发前合影留念。张子航通讯员摄
一.探访农业基地,见证乡村产业蝶变
实践首日,观察团首站便访问了李七里村特色农业种植基地。脚下的田垄整齐划一,翠绿的蔬菜在田地里舒展着枝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支书李雪林站在田埂上向志愿者们介绍:“以前是零散地块,灌溉靠天,蔬菜品种单一,收成仅够自足,遇到旱涝年头颗粒无收,不少人外出打工。这几年整合土地、修渠引水,请专家指导引种优质品种,如今蔬菜产销两旺,年增收几十万,好几个外出务工的都回来了。”听着介绍,同学们深受触动,纷纷挽袖穿鞋下田劳作除草,汗水浸湿衣衫,大家脸上却满是兴奋。

图为村支书李雪林在向团队成员介绍农业种植基地。张子航通讯员摄
二.聚焦基建调研,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基石,关乎民生与发展。为探究现状需求,团队将其作为调研重点。踏着晨露,成员们如活跃的“调研精灵”,穿梭在村庄街巷与村民家中,通过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公路通行、水电供应、网络使用等情况。同时,借助精心编制的调查问卷,从多个维度收集近百份村民反馈,系统记录使用难点与改进建议。最终,结合走访成果,深入剖析基础设施对乡村发展的驱动作用,探讨优化建设与长效维护方案。

图为团队成员在向村民介绍调查问卷。张子航通讯员摄
三.投身教育帮扶,点亮乡村希望之光
观察团聚焦教育帮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活动。通过手工剪纸、书法教学、共读绘本、互动游戏等形式,丰富乡村儿童课余生活:手把手指导剪纸,带领孩子挥毫书写汉字,用绘本激发想象力,趣味游戏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据村书记介绍,得益于"城乡教师轮岗"政策,乡村教室已配备多媒体设备,课程愈发多元。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与渴求知识的眼神,不仅展现出帮扶实效,也吸引更多人关注教育均衡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在与小朋友开展互动游戏。张子航通讯员摄
四.深入乡村生活,助力信息治理升级
观察团围绕乡村信息传递与治理效能开展调研,既钻研专业课题,也关注民生需求。在走访过程中,成员们不仅聚焦于信息传递问题,还深入到乡村生活的细微之处。他们走进独居老人家中,为老人们打扫房间、陪老人聊天解闷,在关心老人生活状况的同时,也敏锐察觉到老年群体面临数字化工具使用难、政策理解慢等信息获取障碍。他们开展手机使用教学,协助老人办理社保查询等事务。观察团提出保留传统公告栏、增设方言政策音频等建议,分析数字化应用不足,探索全龄适用的信息传递方式,推动乡村信息治理优化升级。

图为团队成员携手指导老师一同慰问老人。张子航通讯员摄
团队成员彦云:“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看到了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深知发展背后的不易。在帮助老人使用手机时,他们那充满感激的眼神,让我明白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意义非凡,我愿今后更多地投身到乡村服务中。”

图为团队成员彦云与社区老人合影留念。张子航通讯员摄
团队队长韩林轩:“作为队长,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成长了许多。带领团队解决一个又一个调研难题,看到大家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我深感自豪。我们提交的调研成果或许能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未来,我们团队定会持续关注乡村,用实际行动书写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图为团队队长韩林轩帮助独居老人打扫卫生。张子航通讯员摄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深入乡村一线,真切感受到乡村发展的成就与挑战。观察团形成的调研成果,为乡村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来自青年视角的参考。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用青春力量为乡村发展贡献智慧。

图为“三下乡”结束时团队成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张子航通讯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