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精神,推动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基层,2025年7月8日,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付卓宸、陈彤芳、杨子萱、沈昕瑶一行,作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江西和君教育小镇,为小镇职工带来一堂主题为“职工群体续写‘大思政’育人新篇章”的生动党课。此次活动是大学生响应“三下乡”号召、深入苏区乡村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也是一次向守护红军旧址的基层员工反哺红色文化、实现“双向奔赴”的有益探索,吸引了小镇绿化、客房服务、宣解等多个岗位的职工积极参与。
回溯历史悟精神
宣讲伊始,付卓宸同学以陈毅《梅岭三章》中“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的铿锵诗句开篇,深情回溯1936年冬梅山被围时,陈毅在生死关头以笔明志的壮烈场景,深刻引出了赣南留守红军在极端困境中所展现的“信念如磐、人民至上、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随后,宣讲将目光聚焦于和君教育小镇所在地梓坑村,结合当地保存完好的苏区时期军区机构、总供给机构、国家银行机构、兵工机构四大红色旧址,生动说明了这些“活化石”如何通过沉浸式教育让红色资源焕发新生。同时介绍了小镇“村企融合”发展模式带动集体收益显著增长,以及“文家乐”情景剧《梓坑薪火》在传播红色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展现了留守红军精神在当代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
结合实践谈转化 针对职工如何在新时代践行留守红军精神,实践团提出了“融合、浸润、传递”的三步走实践路径: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红色课堂”、“重走红军路”等活动深化精神认知;在日常工作中以坚守岗位、团结协作体现责任担当;在服务细节中巧妙融入红色元素,向游客和身边人传递这份宝贵的精神力量。
在热烈的互动交流环节,职工们结合自身经历踊跃分享感悟。一位女职工动情地说:“走进苏区时期那些旧址,让我们能直观地‘触摸’到历史。那种坚定的信念,是革命年代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另一位男职工则以身边同事为例感慨道:“就像我们小镇的绿化工人,酷暑高温下日复一日坚守岗位,汗水湿透衣衫也一丝不苟。这不仅仅是为了工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这份坚守的精神内核,与当年留守红军誓死守卫阵地的信念何其相似!”
红色基因续传承 此次“三下乡”宣讲活动不仅让和君小镇职工对赣南留守红军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成功构建起华东师大学子与基层职工之间“双向学习、共同成长”的坚实纽带,深刻体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