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文化传承发展战略,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号召,帮助大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非遗保护责任感,7 月 26 日下午,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鸢都探遗 文旅拾萃” 实践队于潍坊十笏园、潍坊市文创馆及奎文门开展了潍县砖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图1实践团队合照
实践团队围绕潍县砖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系统性调研,进行了实地探访文化地标、考察文创产品创新、对话非遗传承人等内容。首站来到奎文门,这座坐落于白浪河畔的建筑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加固修建,1989 年重修,是老潍县城原 “七楼” 之一,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奎文门上曾筑奎星阁,“奎星” 即文曲星,掌管天下诗书文章,奎文门由此得名,1994 年奎文区建区也源于此。如今,奎文门周边已成为潍坊的文化地标,传统与现代交融,潍县砖雕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在此焕发新生,让队员们感受到传统技艺与城市历史碰撞的魅力。
离开奎文门后,“鸢都探遗 文旅拾萃” 实践队走进潍坊市文创馆。馆内以年画、红木嵌银、核雕、蛋雕等潍坊非遗为元素,开发出丰富文创产品。其中,潍县砖雕文创产品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巧妙融合古老技艺与现代创意,如印有砖雕纹样的笔记本、微缩砖雕造型的钥匙扣等,既加深了队员对砖雕的认识,也让游客能将文化记忆带回家。

图2砖雕作品
随后,团队拜访了非遗传承人神芳乔师傅。作为潍系砖雕第八代传人,他坚持 “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的理念,创作的《潍县十景砖雕香薰系列》等作品屡获国家及省市奖项,为砖雕传承创新贡献力量。在本次活动中,神芳乔师傅谈到,潍县砖雕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选用临清砖或临朐贡砖,古砖取自地下 70 公分黏土,富含矿物质,烧制后耐用,而现代砖易脆断;运用线雕、浮雕、镂空等多种技法,其中镂空和套环工艺难度极大,一件作品需半个月以上,精品耗时更久;与山西砖雕 “先泥塑后烧制” 不同,潍坊砖雕 “先烧后雕”,作品不易变形开裂。他还科普,老砖经风雨侵蚀形成的氧化铁层呈自然青色,是判断年代的依据,如民国砖无明显氧化层,清晚期与民国砖颜色有别,年代差距通常不超百年。同时,他提及传承困境 —— 学习的年轻人较少,让队员们深感非遗传承的紧迫性。

图3非遗传承人为团队成员讲解砖雕
活动取得良好反响,学生通过本次活动解锁了潍坊的文化密码,深入了解了潍县砖雕的历史、工艺及传承现状,领略到传统技艺与城市历史交融的魅力,文化自信与非遗保护意识显著提升。

图4实践团队合照
本次实践活动有利于助力潍县砖雕传承创新,为古老技艺注入活力;有利于为非遗与文旅、现代创意融合提供思路;帮助大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树立文化自觉与保护责任感;能够推动潍县砖雕走进大众视野,让这一潍坊历史文化名片被更多人熟知;更能助力潍坊历史文化传播发展,为文化传承发展战略落地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