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聚力语润傣乡 共谱边疆发展新篇

2025-08-01 来源:南昌大学“傣乡语润”推普团

       2025年7月25日至31日,南昌大学“傣乡语润”推普团深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精准实践推动普通话普及,将语言推广与民族文化传承、乡村产业振兴、民生服务提升深度融合,用青年智慧与行动为边疆发展注入鲜活动力,践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的时代使命。

以语为钥,解锁乡村振兴活力

       在勐罕镇曼远村的巷道间,推普团的问卷调研记录着语言变革带来的民生温度:曾依赖手势与游客交流的小卖部店主,如今能用流利普通话介绍傣家特产,生意版图从村寨扩展到省外;村委会直播间里,年轻人用标准普通话推介糯米、红糖,让“藏在深巷”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村长岩哈坦言:“普通话成了打开山门的钥匙,村民学技术、跑市场的底气更足了。”在傣族园,这种变化同样深刻,傣医用普通话详解草药炮制技艺,既让传统医药对接现代科研,也让游客读懂“雨林药库”的生态智慧;商户用普通话讲述泼水节渊源、傣楼建筑特色,让文旅体验从“观光”升级为“共情”。语言的畅通,让生态保护村规民约广为人知,让非遗织锦技艺吸引青年传承,更让乡村的“绿水青山”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以语为媒,传承民族文化根脉

       西双版纳州民族博物馆内,红领巾讲解员用略带乡音的普通话讲解傣族天文历法,推普团成员与他们并肩交流,让“傣历与佛历的智慧”通过更清晰的表达触达更多心灵。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里,织锦传承人一边穿梭经纬,一边切换傣语与普通话:“老一辈的手艺要活下去,就得让年轻人听得懂、愿意学。”这种“母语守魂、普语传情”的传承模式,让孔雀纹样里的图腾故事、织锦经纬中的生活哲学跨越语言壁垒。在景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赣滇青年共诵红色经典”活动更显文化交融的力量:《八一起义宣言》的激昂与《民族团结誓词碑文》的厚重交织,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与西双版纳的守边精神通过普通话共鸣,让红色基因与民族文化在青年心中同频共振。

以语为桥,架起民心相通纽带

       野象谷游客中心,工作人员依香在推普团指导下纠正了“平翘舌”发音,笑称:“现在讲大象家族的故事,游客点头的次数都多了。”团队带来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让文旅从业者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勐罕镇儿童活动中心,25余名少数民族学生从羞涩抿嘴到主动创作“铅笔尖尖画傣乡”的广告词,90分钟的互动让普通话种子在童心扎根。正如团队指导老师所说:“推普不是让方言退场,而是为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搭一座桥,让理解再多一些,隔阂再少一些。”

       青春的实践不止于此。同期,南昌大学“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调研队探访傣医草药、守护野象家园,以另一种方式守护边疆的生态与文化。七天的傣乡之行,是青春与边疆的双向奔赴,更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基层土壤里的生动扎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语言带来的改变,更是赣滇两地青年携手书写的 “民族团结一家亲” 新篇章。

供稿:刘桂花

拍摄:段慧芸 虞洲俊 殷宇鑫 朱朝龙

    来源:南昌大学“傣乡语润”推普团
    2025-08-01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