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暑期三下乡纪实丨“蜀韵遗珍行”实践队赴四川省各市开展非遗文化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12
    来源:西安工业大学

  暑期三下乡纪实丨“蜀韵遗珍行”实践队赴四川省各市开展非遗文化调研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7月12日-18日,西安工业大学基础学院“蜀韵遗珍行”实践队深入四川省各市围绕“体验非遗雅韵,访谈匠艺心声”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文化调研实践活动。

古彩戏法舞流年,非遗薪火映今朝

  古彩戏法,作为中国传统魔术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技艺在民间艺术的舞台上绽放光彩。7月13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深入射洪市朝月集影视文化街区体验古彩戏法的魅力。刘氏古彩戏法传承人刘祥军老师所表演的“蟠桃献礼”“三仙归洞”等节目无不凝聚着艺术家的智慧与心血,令在场的队员们瞠目结舌。下午,大家跟随刘老师的脚步至其个人工作室领略凤冠的制作以及各种古彩戏法的道具。精美的凤冠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风趣的戏法道具凸显着匠人独特的匠心。实践队员们在与刘老师交流中感受古彩戏法魅力,同时也意识到非遗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甲胄千锤锻脊梁,匠心百代铸自信

  甲胄,作为传统非遗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千年的铁血记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岁月的见证者,以坚硬的材质和精巧的工艺,诉说着古代战场的风云变幻。7月14日,实践队员们跟随成氏盔甲修造技艺传承人成曦老师至其工作室—玉衡司参观体验古代甲胄的制作工艺。“古代甲胄,于精敲细锤间,铸刻时光风骨,留存岁月锋芒”。成老师的每一次敲击都是对历史复刻,每一次调整都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体会过甲胄制作的魅力之后,实践队员们开始试穿传统甲胄。厚重的甲胄包含着将士们的爱国之心,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更体现着传承者的开拓与创新。在与老师们交流过后,队员们诚愿这份传承的薪火,在未来岁月里持续燃烧,照亮甲胄文化前行的道路。

  糖香漫卷子昂城非遗技艺润童心

  糖画,是流传千年的甜蜜非遗,更是射洪子昂故里的文化印记。糖丝纤薄透亮如涪江春水,造型灵动似诗酒之乡的山水神韵,每一幅糖画都飘散着射洪人“前不见古人”的悠悠文思,更凝结着匠人“百炼成钢”的指尖匠心。7月16日,大家来到了子昂糖画传承人王述云老师的工作室学习糖画的制作。王老师的每一次运勺都是对非遗技艺的传承,每一次收笔都是对民间艺术的深情诠释。在经过王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实践队员们纷纷拿起铜勺勾勒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在那一幅幅生动的作品中,大家仿佛看到了非遗传承的未来会如同糖画一般熠熠生辉。

  竹编韵藏千年匠心,传承续写非遗新章

  指尖竹韵,非遗流芳。道明竹编,这一古老技艺于时光长河中如星辰般闪耀。千年文化底蕴沉淀其中,一根根柔韧竹条在匠人们手中化作灵动精灵,编织出生活烟火与艺术诗意。7月17日,“蜀韵遗珍行”实践队赴崇州市道明竹艺村跟随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杨隆梅老师学习竹编技艺。杨老师积极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竹编技艺深度融合。在她的带领下,团队不断创新,开发出1300种定制竹产品,涵盖大型竹编公共艺术装置、景观造型等多个领域。实践队员们经过老师的指导后,亲手拿起竹篾,手指轻轻捻动,竹篾在指尖穿梭,发出沙沙的声响。每一次挑、压、穿、插,都是对耐心和细心的考验,也是与传统技艺的亲密互动。经过三个多小时亲身实践,实践队员们都做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些精美的竹编作品,不仅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更是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的光芒。


  鲜味流芳郫县豆瓣,非遗焕彩岁月沉香

  “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历经数百年岁月沉淀,以其独特风味征服无数食客味蕾。7月18日,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四川省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秘之旅。通过讲解员,大家了解到,郫县豆瓣一方面遵循“晴天晒、雨天盖,白天翻、夜晚露”的古法技艺,让豆瓣在自然环境中充分发酵,汲取天地精华;另一方面,引入先进科技,对晒场温度、湿度、含氧量进行实时自动监控,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统筹,确保品质始终如一。此外,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大家还亲身体验了翻晒豆瓣的过程。实践队员郎姝蕊说到:“看似简单的翻动,其实藏着不少讲究—力度轻了翻不透,角度偏了容易溅出酱料”。

  非遗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与源泉,它通过技艺传承、精神延续等方式,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文化自信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人们积极保护和弘扬非遗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习与体验的交融,更是文化传承与精神赓续的纽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时代青年,应积极行动起来,勇挑重担,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指导老师:杨萌

文字:徐开程

图片:王宇博

学校:   西安工业大学 

三下乡推荐
  • 诗词与科学,共绘暑期图景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7日在江苏省淮安市长安社区的暑假托管班中带来了别开生面的
  • 2025-08-0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