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非遗的温度:记一次难忘的螺钿非遗学习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
    来源:烟台大学“千年流光,贝影生辉”非遗传承宣讲团
          为永续传承匠人精神,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同时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我们海洋文化宣讲团“千年流光,贝影生辉”团队开展了螺钿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团队的实地考察学习队伍,我们有幸走进了青岛钿贝世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亲眼见证了螺钿产品的制作与诞生。这一次非凡的学习考察之旅让我们走进了流光溢彩的螺贝中,让我们触摸到千年文化的智慧结晶,更让我们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走进青岛钿贝世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那简朴的小院时,我们一行人都有些许疑惑。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小庭院,怎么看都不像承载着千年螺钿技艺的地方。可当我们推开门时,满室流光突然撞入眼帘 —— 博古架上的螺钿屏风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彩,桌面上的漆盒流转着螺贝特有的温润光泽,这方天地瞬间在我们眼中变得深邃而辽阔,仿佛藏着整个海洋的璀璨。
          纪老师泡的茶还冒着热气,他的话语已如清泉般淌进我们心里。“当看到越来越少的人知道螺钿文化,我觉得我愧对了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 他目光坚定看向我们,“所以我给公司起名‘文化传播’,就是想让这些螺钿别在我手里暗下去。” 这句话像火星落在干柴上,瞬间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热忱。我们团队名为 “千年流光,贝影生辉”,不正是为了追寻这些即将被时光掩埋的文化微光吗?当纪老师的坚守撞上我们的初心,就像两簇跳动的烛火在风中相遇,自然而然地缠绕成更明亮的火焰。
         纪老师的工作室里弥漫着贝壳与生漆的清冽气息。介绍老师—牛老师,她摊开一叠薄如蝉翼的螺钿片,阳光透过窗照在上面,竟能看见层层叠叠的虹彩在纹路间流动。“你们看这螺钿片,得从各地挑那最厚润的壳削片粘结而成。” 她将不同螺钿片递给我们,“软螺钿要粘得服帖,硬螺钿要嵌得平整,差一丝一毫,光泽就散了。” 我们当时只觉得流程清晰,直到自己拿起工具才明白,那薄如发丝的螺钿片在指尖碎了又碎,稍有不慎就会留下划痕。我们团队的同学光是把螺钿片粘在板上就试了十几次,额角的汗滴落在作品上,倒像给那未完成的纹样添了颗晶莹的露珠。牛老师在一旁笑着说:“这手艺啊,急不得。你们手上的功夫也得慢慢熬。” 我们突然懂得,纪老师说的 “不抛弃”,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它藏在牛老师指尖的厚茧里,藏在那些被无数次打磨的螺钿片上,藏在每道工序里流淌的时光里。
         离开时,夕阳正为那方小院镀上金边。我们带走的不仅是牛老师给我们的讲解课堂,更揣着和每一位匠人一样的温热的火苗。纪老师说螺钿是 “祖宗埋在贝壳里的光辉”,而我们这群年轻人,愿做传递光辉的使者。当传统的烛火与青春的微光交相辉映,这千年的螺钿技艺,定能在新时代里,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与大师合影       “千年流光,贝影生辉”非遗传承宣讲团摄
三下乡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