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感悟豪情与忧思的深刻碰撞,理想与现实的对峙--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感

发布时间:2025-06-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感悟豪情与忧思的深刻碰撞,理想与现实的对峙--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感
 
“弃我去者,昨日之心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初读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便被这开头的两句话重重的锤在胸口,顷刻间愁绪就涌上我的面前,可是当我完全读完这首诗,我才发现诗里不仅有忧愁,更有豪迈与逃避的感情其中激烈的碰撞,以及那理想与现实的无奈碰撞,让这一首普通的饯别诗锻造成穿透时空的心灵史诗。
诗的开篇,起笔如惊雷裂空。两个“日”字的反复,在理想与现实之中直白的构建出分歧的迷宫。回首往昔,那些壮志满怀的日子已经远去,昨天的理想坠入了深渊的星尘,而今日的现实却是缠绕着满身的荆棘,空留着无尽的遗憾。理想如同泡沫般无力,现实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却直抵心口。一边是美好的理想,一边是残酷的现实,他们的压迫好似一张无形的网,将李白无情的束缚。让我们不禁反问,到底是怎样的无奈与痛苦,让作者在开篇就如此直白的宣泄。人生的不如意是否总是这般容易的将我们的热情浇灭,岁月的洪流真的会淹灭希望的方向吗?
然而,如此的消沉不会长久的出现在李白的脸上,他的情感绝不会在低谷长久徘徊“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直接转变了消沉的情绪,一幅壮阔的秋日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万里长风,浩浩荡荡的送走南归的秋雁,这雄浑的场景再度点燃了诗人内心的豪迈之情。他重新登上高楼开怀畅饮,借这壮阔的景色来驱散心中的阴霾。当挫折将李白打倒,让他陷入消沉之中,李白却能在自然之景中获得力量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这是何等的豁达与洒脱。当“蓬莱文章建安骨”的文学理想遭遇现实的壁垒,当“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激情碰上政治斗争的漩涡。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谢朓的清丽诗风中照见了自己的倒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捡起自己的文人风骨,我感受到了他追逐自己理想的执着。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是否也有李白的勇气,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努力去冲破现实的枷锁,向着心中的明月奋勇前行。
现实实在是太过残酷,让诗人不住的对着流水抽刀。刀光水影间,完成了对现实困境的诗意超越,将时代的悲哀倒映在酒杯之中。这一惊世的譬喻,将无形的愁绪具象成了斩不断的江水。烦恼如流水,愈断愈汹涌;忧愁似流水,愈消愁愈深。这两句将内心的无奈与痛苦刻画的入木三分。这转折又是面向了愁绪,反复的转换情绪,实质上是豪情与忧思的激烈碰撞。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就算是李白也不能轻易的放下自己心中的忧思,这反复的感情映出了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彷徨。
诗的结尾是否是一种避世的逃避呢?尘世如此的艰难不如放下一切束缚驾一叶扁舟漂泊于江湖之中。这看似洒脱的抉择,背后隐藏的是无尽的无奈与绝望。在醉眼迷离中参悟生命的真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呢。
千年后的我们重读此诗,我们看到的不是面对挫折的妥协,而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崛起。李白经历的大起大落,有热血的豪情,也有无奈的忧思,更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但我们从来都不应该失去自我的那一叶扁舟,它是我们的精神寄托,让我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勇敢的迈开下一步。
 
作者:张徐昊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雪途
  • 清晨推门,雪已落了一夜。天地间唯余一片无垠的白,厚厚地铺展,将道路、田垄、屋舍的界限悄然抹平。
  • 06-17
  • 墨渍记
  • 砚台静卧于案头,凹处凝着一泊昨夜残余的浓黑,已然干涸结壳,边缘坚硬锐利。
  • 06-17
  • Z364
  • 周末闲暇,踏上了去往扬州的旅途,古人曾说“扬州泰州,一衣带水,同气连枝”,仅40分钟的车程便可从泰抵扬,怀着憧憬之情,
  • 06-16
  • 檐角铜铃
  • 老屋檐角悬着一枚铜铃,久经风霜,铜色已褪成一种暗沉的苍绿,如同深潭底处被岁月浸透的苔痕。
  • 06-15
  • 晒场暮书
  • 黄昏的晒谷场,宛如一片巨大的、摊开在夕阳下的金箔。
  • 06-15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