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人性的启示——读卡夫卡的《变形记》

发布时间:2025-06-1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人性的启示——读卡夫卡的《变形记》
在文学中总有一些作品映照出人性最本真的模样,卡夫卡的《变形记》便是其中之一。它以超乎想象的荒诞情节——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竟变成甲虫,打破了现实与幻想的边界,将人性置于一个极端且奇异的情境之中。在这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对人性复杂面向的深刻洞察。
自我异化:人性在压力下的扭曲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之间从勤劳尽责的旅行推销员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这一荒诞的变形不仅是身体上的突变,更是心灵上自我异化的鲜明写照。在变形前,格里高尔为了家庭生计奔波劳累,长期处于矛盾痛苦之中,一方面想恢复从前的上班生活,承担家庭责任,另一方面又很想摆脱劳苦的工作。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冲突,反映出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基本要求不能被满足和社会责任过大造成的压力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他内心的混乱和逃避,产生了自我的异化。
变形初期,格里高尔只是外形变成了动物,内心世界依然具有人的情感和思维。他依旧对家人关怀体贴、负有责任,躲在自己房内、不敢开门,生怕吓跑了不得不留下来照顾母亲的妹妹;在秘书主任见到甲虫形象被吓跑后,他马上想到的是一定得说服秘书主任继续聘用他;当生活逼迫妹妹必须到外面工作时,格里高尔则羞愧与焦虑得心中如焚;特别是临死前的午夜,没有家人的陪伴,格里高尔用尽力气吐出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不忍心惊扰家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格里高尔的人性逐渐消退,虫性不断滋生,开始了心理上的异化。他不再对与外界交流感兴趣,总是蜷缩躲藏在黑暗的沙发下不出来,内心世界也在不断地麻木,拒绝和人类社会的联系。原本起着延伸人生存空间作用的窗户,也失去了连接的功能,这充分体现了他在压力下人性的扭曲与自我异化的加深。
卡夫卡通过格里高尔的自我异化,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在巨大压力下人性的扭曲。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为了生存和物质利益,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个性和情感,逐渐失去了自我。这种自我异化不仅影响了个人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系,让我们反思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需求,保持人性的本真。
亲情异化:人性在利益面前的脆弱
变形后的格里高尔,不仅失去了工作能力,更失去了在家庭中的地位。家人对他的态度从最初的震惊、同情,逐渐转变为厌恶和抛弃,这一过程深刻地揭示了亲情在物质利益面前的脆弱与不堪一击。
起初,妹妹是格里高尔在家庭关系中最亲近的人,也是他最大的骄傲,他努力工作想让妹妹进入音乐学院摆脱社会底层的身份。妹妹对格里高尔倍加关照,用心挑选他喜欢吃的食物,定时打扫房间、偶尔向圣者祈祷、细心观察着哥哥的一举一动,用心照顾着他,创造舒适的能让哥哥重新变成人的一切环境。然而,当知道自己的哥哥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无所事事、只会消耗食物的甲虫,无法正常上班赚钱甚至已经成为家庭最大的负担累赘时,妹妹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他还没有进入房间,门立刻就关上了,还上了门栓,锁上了。背后这一系列的动作吓了他一跳,吓得他的那些小腿往里紧缩。这样迅速关门的人正是自己最爱妹妹”的情节中,妹妹对格里高尔的态度从关心变成了冷漠和决绝。母亲起初强烈要求见他,拼命叫嚷让她进去不幸倒霉的儿子,可当格里高尔确实成了甲虫,失去了赚钱养家的功能时,母亲无意撞见到儿子,竟然跳起来吓得晕了过去,对他避之不及,再也没有去见过他。父亲本是家中的绝对权威,格里高尔代替父亲成为家中养家糊口和还贷款的顶梁柱,父亲本该是最感激儿子的行为的人,但却是最厌恶儿子的人,甚至不惜动用武力,紧握拳头,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仿佛要把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
卡夫卡借此揭示了现代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亲情异化现象,在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即便是最亲密的家庭关系,也难以抵御利益的诱惑与侵蚀。这让我们反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坚守亲情的底线,不被物质利益所左右,珍惜和维护与家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人性微光:绝望中的希望与救赎
尽管《变形记》中充满了人性的异化与冷漠,但在绝望之中,我们仍能看到一丝人性的微光。格里高尔虽然身体异化,但内心深处仍保留着对家人的爱与责任。他意识到自己给家里造成的损害,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了家人的负累,于是“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即使在他的鼻孔里“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时,他还“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家人”。这种在绝望中依然坚守的对家人的爱,是人性中未被完全泯灭的光辉。
从更深层次来看,格里高尔的这种人性微光也反映了人类在困境中对自我救赎的渴望。他虽然身体变成了甲虫,但内心依然在挣扎,试图与家人沟通,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这种挣扎和渴望,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在极端的环境下,人性的力量依然能够闪耀出光芒。
卡夫卡通过格里高尔那不可思议的变形之旅,不仅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与亲情的沦丧,更在绝望的深渊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人性的明灯,展现了救赎的可能。这部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内心深处那份对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渴望与呼唤。它告诫我们,在生活的重压与困境面前,务必坚守人性的底线与尊严,不可因一时的得失而迷失了自我,更应珍惜并悉心维护与身边人之间那份真挚而纯粹的情感纽带。
 
 
作者:王润灏 来源:原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Z364
  • 周末闲暇,踏上了去往扬州的旅途,古人曾说“扬州泰州,一衣带水,同气连枝”,仅40分钟的车程便可从泰抵扬,怀着憧憬之情,
  • 06-16
  • 檐角铜铃
  • 老屋檐角悬着一枚铜铃,久经风霜,铜色已褪成一种暗沉的苍绿,如同深潭底处被岁月浸透的苔痕。
  • 06-15
  • 晒场暮书
  • 黄昏的晒谷场,宛如一片巨大的、摊开在夕阳下的金箔。
  • 06-15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