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雪途

发布时间:2025-06-1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清晨推门,雪已落了一夜。天地间唯余一片无垠的白,厚厚地铺展,将道路、田垄、屋舍的界限悄然抹平。雪片仍在飘洒,纷纷扬扬,如同亿万沉默的信笺自云端寄落,无声地覆盖了世间所有的棱角与声响。这白并非虚空,而是充满重量的覆盖——它用最轻柔的姿态,施行着最彻底的统治。
  
  雪落的过程是一场无声的加冕。起初零星几片,试探着触碰枯草与瓦檐,旋即消融,像投入深潭的石子,瞬息便湮灭了痕迹。然而后继者络绎不绝,前仆后继,终于积攒起不容忽视的厚度。雪片密集时,天空便低垂下来,仿佛巨大的白色筛网在缓缓摇动。它们并非垂直坠落,而是被无形的气流牵引着,斜斜地划过灰白的天幕,画出无数短暂而交错的银线,织就一张无边无际的、轻柔而坚韧的罗网。仰望久了,竟生出一种奇异的眩晕感,仿佛自身也被卷入这庞大而缓慢的、自上而下的倾泻之中,成为无数飘坠者之一。
  
  雪止风歇后,真正的沉寂才君临大地。这静默并非无声,而是万籁被积雪吸附、消解后呈现的一种巨大而饱满的安宁。积雪均匀地覆盖一切,填平沟壑,抹去高下,将杂芜的世界归纳为简洁而庄严的几何体。树枝因承受不住雪的重量而低垂,形成优美的弧线,如同不堪重负却保持优雅的脊梁;茅屋的斜坡被勾勒得更加浑圆温厚;远处的山峦则只剩下起伏柔和的轮廓,如同沉睡巨兽覆盖着白色绒毯的背脊。这洁白的新秩序,温柔地否定了昨日世界的喧嚣与凌乱。
  
  行走其上,足音被积雪全然吞没。每一步都带来独特的触感反馈:表层的松软,中层的微涩,及至底层接触冻土的坚硬。回望身后,两行清晰的足迹深深嵌入雪被,笔直或蜿蜒,是闯入者对这片完整寂静所留下的唯一、也是必然的划痕。这足迹本身便是一种温柔的破坏,宣告着人的行迹对自然静穆的短暂介入。雪粉随着步履飞扬,沾上衣襟,片刻即融化成微小的湿痕,如同时间本身落在身上的、冰冷而确凿的印记。
  
  日光偶尔破云而出,世界瞬间璀璨。积雪表面反射出细碎耀眼的银光,仿佛无数微小的冰晶在刹那间被唤醒,齐声歌唱。雪地不再仅仅是沉默的白,而成为光的湖泊,粼粼波光灼人眼目。此时若长久凝视雪野,视网膜上会留下跳跃的光斑,即使闭目,那晃动的亮影仍在黑暗中舞蹈——那是光线在雪的记忆里刻下的余烬,一种短暂却锋利的灼痕。
  
  然而这覆盖终究是暂居的君王。当温度悄然爬升,积雪的统治便显出溃散的端倪。起初是隐秘的消融。屋檐下,悬垂的冰棱尖端凝聚起饱满的水珠,拉长,再不堪重负地坠落,“嗒”的一声轻响,在雪面砸出微小而深陷的坑洞。雪层深处,冰晶的骨架在缓慢瓦解,细密的水流在白色绒毯下悄然汇集、奔突。雪的表面渐渐失去最初的蓬松,变得湿润、板结,如同吸饱了水分的棉絮,沉重地附着于大地之上。雪地边缘,与泥土接壤之处,最先显露出溃退的迹象:肮脏的雪水如同融化的蜡泪,蜿蜒漫流,污浊了洁白的边界。
  
  最终,雪的消融是一场缓慢而不可逆转的坍塌。雪层变薄,显露出底下枯草的暗黄、泥土的深褐,如同白色幕布被逐渐揭开,露出舞台原本斑驳杂乱的底色。雪水汇成涓涓细流,沿着低洼处匆忙奔逃,带走瓦解的冰晶和悬浮的尘埃。雪地千疮百孔,曾经无瑕的洁白被侵蚀成破碎的岛屿,在日渐扩大的黑色水流包围中徒劳坚守。每一滴融水都携带着雪的一部分魂魄,匆匆渗入泥土深处,或蒸发升腾,重归云端的循环。
  
  积雪彻底消尽后,大地裸露出来,带着饱吸雪水后的深沉色泽。曾经被雪温柔压伏的野草重新挺直,虽然枯黄,却显出一种劫后余生的韧劲。道路恢复了泥泞的本相,人声、鸟鸣、犬吠,所有曾被积雪吸附的声音重新浮出水面,世界恢复了它嘈杂而清晰的线条。唯有背阴处、墙根下,还残留着几片顽固的残雪,如同溃散王国最后的、肮脏的徽章,在阳光下闪耀着虚弱而浑浊的光芒,终将归于无形。
  
  一场雪来,仿佛天地按下暂停键,以无垠的白覆盖所有运行的轨迹,迫使疾驰的时间显形为飘落的姿态,让喧嚣的万物归于一种庄严的失语。它抹平沟壑,简化轮廓,赋予世界以短暂的、近乎神圣的纯粹与静穆。这覆盖的统治看似永恒,实则脆弱如冰晶。
  
  雪落无声,雪融亦无声。它从高处降临,覆盖、统治、最终退场,只留下泥泞的真实与记忆里一片晃眼的银白。雪途的尽头,并非终结,而是世界卸下洁白伪装,重新袒露其复杂、泥泞而坚韧的本相。雪的存在与消逝本身,便是天地书写的一则宏大寓言:关于覆盖与显露,静默与声响,以及所有洁白之下,最终必须面对和承担的那份泥泞的重量。
作者:王庆松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雪途
  • 清晨推门,雪已落了一夜。天地间唯余一片无垠的白,厚厚地铺展,将道路、田垄、屋舍的界限悄然抹平。
  • 06-17
  • 墨渍记
  • 砚台静卧于案头,凹处凝着一泊昨夜残余的浓黑,已然干涸结壳,边缘坚硬锐利。
  • 06-17
  • Z364
  • 周末闲暇,踏上了去往扬州的旅途,古人曾说“扬州泰州,一衣带水,同气连枝”,仅40分钟的车程便可从泰抵扬,怀着憧憬之情,
  • 06-16
  • 檐角铜铃
  • 老屋檐角悬着一枚铜铃,久经风霜,铜色已褪成一种暗沉的苍绿,如同深潭底处被岁月浸透的苔痕。
  • 06-15
  • 晒场暮书
  • 黄昏的晒谷场,宛如一片巨大的、摊开在夕阳下的金箔。
  • 06-15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