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从明治维新时期的兴起与萌芽,还是“二战”后的革新与重建,公民教育都对日本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国民性格塑造起到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在君主立宪这一西方政治体制的建构和中西文化的合力影响下,日本公民教育别具一格,在整体提升国民素质和增强综合国力中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一)日本公民教育的综合性
爱国主义教育与集团主义教育相结合。日本政府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一,要求学生具有纯正的爱国心,忠诚于国家,关心并致力于国家价值的提高;第二,热爱国家实体的同时,敬爱国家的象征;第三,发展大和民族,建设现代日本的气力与热情,勤劳苦干的个性,高度的智力水准,出色的工作技能等优秀的国民性。不论是“二战”前还是“二战”后,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都使公民产生很强的国家认同感。然而,与此同时,集团主义教育也是公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看似矛盾的两部分其实有其共同存在的合理性。爱国主义表现为对国家的热爱,集团主义则表现为对集团的热爱和忠诚。在日本,集团指代的是公司、工厂等工作单位,在日语中称之为“会社”。其教育目的在于以集团为重,服从于集团、服务于集团,在集团中提高彼此的亲密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对集团的认同正是对整个社会或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是日本公民教育的重要特征。
公民创新精神教育与社会实践精神教育相结合。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不论是日本大地震后经济的快速崛起,还是伴随世界儿童快乐成长的日本动漫,都与这个国家和公民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然而,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培养并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产生于社会实践又作用于社会实践。因此,在日本的公民教育中,公民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精神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1989年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出,在小学围绕生活科为中心,进行“合科指导”;在初中“引入体验性活动”、“自主、自发的学习”;在高中强调“关于劳动、服务的体验性学习”。因此,日本学校的公民教育往往会伴随着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国公民意识教育与世界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公民教育的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综合性终身学习”的理念。即摆脱学校教育的束缚,把教育的范围拓宽到社会和家庭,充分发挥除学校之外的其他领域的教育职能。这一理念提出之后,日本的公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交通和计算机网络的深入发展,使世界日益变成了“地球村”。面对日趋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日本公民必须要立足于国际化视野,树立世界公民意识,站在世界性的、国际性的角度来回答并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实现国内和国际的和谐发展。为此,日本政府在本国的德育目标中提出“为建设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从而成为有主体性的日本人”。也就是说,在面对国际社会,日本公民不仅要有很强的鉴别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还要有很强的政治素养,培养自主、独立人格,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努力。
(二)日本公民教育的创造性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第一次把“公民科”纳入到现代学校的公民教育中:“大正13年(1924年)日本文部省发表了实业补习学校的公民科教授要目;官署发表公民科之内容,恐以此为第一次。”这标志着皇权主义的教育理念以公民科的形式得以确立并强力展开。
1947年,日本颁布了《教育基本法》,《综合社会科》从而成为公民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包括“一般社会”和“时事政治”两个部分,倡导讨论和自由研究等教育方法。但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实践之后,一些学者指出,社会科的教育应当从“讨论”的模式走向“教学”的模式。1955年,文部省修订了对“社会科”的教学指要。在初中,《综合社会科》被调整为“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社会”三个学习领域;在高中,《综合社会科》被《社会》这一学科所代替,1960年,《社会》又被调整为两个学科,即《伦理学与社会》和《政治与经济》。日本对社会科进行的调整一方面要求学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另一方面,重在向学生强调“顺从”教育。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竞争性的考试氛围,对此,有人提出,公民教育应该以完善人格的角度为出发点。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高度增长,相伴随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生活质量降低、公民价值观低俗和青年学生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等问题。由此,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此时,公民教育课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开始强调“形成人的素质”和“人性的回归”。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对国际化越来越重视,高中的《社会》这一课 程由《地理》和《公民》课程所取代,《世界史》也成为了必修课。此时公民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基础性课程,还是一个能够让国民打开世界之门,使日本面向国际化并关系到日本生死存亡的重要科目,对日本整个公民素养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每个阶段公民教育的课程变革都会因时代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而每次改变都会对公民产生深刻的影响。公民的行为不仅左右个人行为,更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可以说,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公民价值力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