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我的曲园时光:青春深处的温暖印记

    发布时间:2025-08-31 阅读: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已在曲园度过三载春秋。正值母校七十周年华诞将至,站在大学时光的四分之三处,回望来路,点点滴滴都是珍贵的成长印记。
  
  校园之中,西联教室始终是我最眷恋的一隅。这里的秋日最为动人,当银杏叶渐渐染上金黄,古朴的屋檐下便汇聚了无数驻足的身影。同学们或举起手机记录美好,或静静地坐在石阶上诵读。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偶尔一阵秋风拂过,翩跹而落的银杏叶便成了最诗意的书签。记得那个傍晚,我们正在讨论鲁迅的《秋夜》,拾首间望向窗外,但见暮色苍茫,秋风萧瑟,文字中的意境与眼前的景致奇妙地交融,那一刻,文学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图书馆是另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四楼靠窗的座位总是最抢手的,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校园。但比风景更吸引我的,是那一排排厚重的典籍。在《论语》中,我读到了"诲人不倦"的师者情怀;在《爱弥儿》中,卢梭的自然教育观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智慧的大门。每当我抚摸着这些泛黄的书页,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这些典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让我深刻理解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
  
  课堂上的老师各具风采。有的教授讲到动情处会即兴吟诵古诗,有的老师善于将当下热点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让经典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一位教授常说:"在曲园求学,不仅要汲取知识,更要修炼品格。"这句话伴随我三年时光,其深意随着成长而愈发清晰。
  
  教师博物馆是我另一个重要的成长舞台。很庆幸大一时在众多社团中选择了这里,更有幸被选中成为一名讲解员。三年来,每当我站在那些师德楷模的展板前,都会被深深震撼。人民教育家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箴言,让我看到了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谦逊与执着;霍懋征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念,让我明白了师爱的真谛。最让我动容的是曲师大老一辈教授们的故事,他们甘守清贫,扎根讲台,将毕生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这些楷模就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让我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师范生的决心。每当我接待来访的中小学生,都会将这些教育家的故事娓娓道来,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也一次次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
  
  校门口的夜市永远充满生机,我们已经学会了在学业与生活间寻找平衡。周五夜晚,与好友相约改善伙食,一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一份外酥里嫩的烤冷面,足以洗去一周的疲惫。卖煎饼的大叔记得每个人的口味,奶茶店的小姐姐总会多给常客加些珍珠,这些细微处的关照,让求学之路多了许多温暖。
  
  体育场上总是跃动着青春的身影。傍晚时分,跑道上人流如织,篮球场上汗水挥洒,羽毛球馆里击球声不绝于耳。在这里,我们不仅锻炼了体魄,更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最难忘的是加入足球队的时光,每一次训练时的大汗淋漓,每一场比赛时的全力拼搏,都成为珍贵的记忆。
  
  曲园给予我们的,远不止知识本身,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求平衡,在学业与生活间把握节奏,在理想与现实间构筑桥梁。毕业季来临之时,穿着学位服漫步校园,往昔的点点滴滴不禁涌上心头。
  
  那些在西联教室的晨读时光,在图书馆的挑灯夜战,在宿舍的彻夜长谈,在操场的挥汗如雨,在夜市的大快朵颐,共同编织成了我们在曲园的青春图景。或许多年后,课堂上学到的具体知识会渐渐淡去,但这份独有的曲园记忆,将永远鲜明如初。
  
  这就是我心中的曲园,不完美却真实,不豪华却温暖。她用三载时光,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刻下了独特的印记,成为我们青春中最珍贵的地标。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生活,如何成长,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今,我更加坚定地走在师范生的道路上,带着曲园给予我的精神财富,准备将来也能像那些师德楷模一样,用爱与智慧点亮更多学子的未来。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于婷
散文随笔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