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从 “纸上谈兵” 到 “脚下沾泥”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来源:林炜程

大一刚翻开《农村区域发展概论》时,“三农” 于我不过是课本上黑体加粗的名词,是试卷里需要背诵的 “城乡二元结构”“产业融合路径”。那时总觉得乡村振兴是宏大的政策叙事,像隔着一层玻璃看风景,能看清轮廓,却摸不到真实的温度。直到跟着党支部第一次下乡,踩进闽北村落的田埂,裤脚沾了泥,掌心磨了茧,才真正读懂 “农村区域发展” 这六个字里藏着的重量。​
那是去年春天,我们去南平某村调研农产品滞销问题。出发前我做足了 “理论准备”,在笔记本上列满了 “电商赋能”“品牌建设” 的框架,甚至提前拟好了问卷提纲,觉得凭着这些 “专业知识”,定能给村民指条明路。可真站在村口的柑橘园里,看着满树黄澄澄却无人采摘的橘子,听老农叹着 “熟了就烂在地里”,我那些精心准备的理论突然卡了壳。村支书领着我们去看简陋的分拣棚,塑料布搭的顶挡不住漏雨,分拣全靠手选,没有冷链设备,运到外地没几天就坏了大半。老农握着我的手说:“娃,你说的电商俺们也想搞,可手机除了打电话啥也不会,寄个快递要跑二十里地,咋搞啊?” 他掌心的老茧蹭过我的手背,粗糙得像砂纸,那一刻我才明白,课本上的 “最后一公里”,原来真的是泥土路尽头的无奈。​
后来跟着党支部帮村里做电商试点,才算真正 “沾了泥”。我们在村小学的空教室里搭起临时培训点,我拿着自己画的流程图,手把手教大叔大婶们用电商平台;联系县里的快递公司,争取到定点收件的优惠;又和团队一起给橘子设计了简易包装,印上村里的山水图案。那段时间每天天不亮就往村里跑,傍晚踩着夕阳回来,裤脚沾着田埂上的泥,鞋缝里嵌着草屑,手指因为反复演示手机操作变得僵硬。有天帮李婶打包橘子,她塞给我一个刚剥好的,甜汁顺着指尖流进掌心,她说:“多亏你们,俺家的橘子卖到了浙江,孙子的学费有着落了。” 那股甜味,比任何时候尝到的橘子都要浓。​
现在再翻开课本,那些曾经抽象的理论突然有了画面。读到 “以人民为中心”,会想起老农握着我手时的温度;看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记起在分拣棚里修改方案的夜晚。原来所谓成长,就是从隔着玻璃看风景,到走进风景里,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手触摸真实。农村区域发展这条路,从来不是在纸上铺就的,而是要一步一步踩在田埂上,让裤脚沾满泥,让心贴近土地,才能走出真正的答案。​
如今再下乡,我会先蹲在田埂上听老农聊收成,会去村口的小卖部看村民常买的东西,会把问卷换成拉家常的闲话。因为我知道,那些藏在泥土里的需求,那些挂在村民嘴边的期盼,才是 “农村区域发展” 最生动的教材。从 “纸上谈兵” 到 “脚下沾泥”,改变的不只是认知,更是对专业的敬畏 —— 原来我们学的每一个理论,都该长在泥土里,都该为了让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让村里的笑声更响。​
散文随笔推荐
  • 门锁
  • 骨瘦的手指在清凌凌的月光下不断动作,好似强力扎根、直伸向黑暗的枯干老根。广阔的静托起一切细微游离的声响。
  • 2025-08-2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