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读后感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观看《第二十条》这部电影,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对法律与正义的深度探寻,影片结束,心中仍有诸多感慨在翻涌。
影片以检察官韩明的视角展开,将三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案件娓娓道来。公交车司机张贵生,面对车上的骚扰事件挺身而出,却因互殴中致人重伤被判三年;王永强为护妻女反抗村霸霸凌,以命相搏;韩明的儿子韩雨辰在校园制止霸凌,却也陷入被追责的困境。这一个个案件,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正当防卫”在现实司法实践中的复杂处境,也引发了我们对公平正义的深刻思考。
“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影片中,韩明在面对案件时,从最初的机械适用法条,到后来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他的转变让我们看到,法律不应该是高高在上、冰冷的条文堆砌,而应是充满温度、贴合民众朴素情感的正义守护。当我们只看重法律逻辑,而忽视社会经验与民众的实际感受时,法律的权威便会在民众心中动摇。就像张贵生案,他的见义勇为之举,本是符合大众心中对正义的期待,却因司法裁决与民众朴素认知的偏差,让人们对法律产生困惑。法律的权威,应当源于民众对公平正义的认可,它要能为每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兜底,让正义得到伸张。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每一个案件对于当事人来说,都关乎着他们的命运、家庭乃至未来。在这三个案件里,当事人及其家人所承受的痛苦与煎熬,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司法工作者责任之重。一个错误的裁决,污染的可能是整个法治水源,影响的是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司法工作者需要秉持“如我在诉”“如我败诉”的理念,在法律的框架内,充分考量每一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让每一个走进司法程序的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影片最后听证会上韩明的陈词令人动容,他打破司法惯性,为实现“正当防卫”条款的立法本意而努力。这一过程艰难无比,甚至可能以职业生涯为代价,但他的坚持,正是法治进步所需要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推动法治完善的道路也绝非坦途,会面临传统司法理念的束缚、案件事实与证据的复杂性等诸多挑战,但只要有像韩明这样坚守正义的人,法治之光就会不断照亮前行的道路。
《第二十条》这部电影,不只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对法律、正义、人性的深度审视。它提醒着我们,公平正义是法律永恒的追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守护。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相信法律、尊重法律;作为法律工作者,更要以追求公平正义为使命,让法律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作者:辛向阳 陈祉涵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第二十条》读后感
- 因合乎道德而立良法,因违背道德而废恶法。如何把握法律与人情之间的界限,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 2025-07-25
- 巷口的修鞋摊
- 本文以巷口的修鞋摊为核心,勾勒出老巷里的温暖日常。王大爷的修鞋摊、邻里的饭菜香、偶然出现的橘猫,还有那些藏在青石板路与老
- 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