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生于中华大地,各民族气脉相承。在抗击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中,各民族互相帮助,在艰难的疫情期间,各民族携手共渡难关,在奥运会上,各民族团结一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魅力…….
今天,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之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在这情况下,迫使我们放慢脚步,仔细思考,重新审视一个话题——“新形势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更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发展的需要,也是趋势的必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心之相系、情之相融,应当增进五个“认同”,四个“共同”,根植“四个与共”,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论渊源,自炎黄汉武至新中国成立蓬勃发展,上下五千年历史和薪火相传的生命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仅存之一。论底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多元文化熏陶孕育出满满中国风。展未来,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带动全人类共同进步……从天地玄黄的炎黄相好,到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换了人间”,我们没理由不自信,奈何时代洪流来势汹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如今我们站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大舞台,新形势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泱泱大国,我们应该让人民从心里认同中华文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每当我们迎风站立在五星国旗之下,你是否想到旗帜的鲜红浸透过多少战士的热血,他们用血肉之躯换来如今红旗飘扬下的盛世平安?每当我们观看爱国影片,每当看到新闻上的中国成就,你是否会为我国先进技术与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努力而振臂高呼?每当进入博物馆,看到年代久远的瑰宝文物,你是否会因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结晶而出神凝想?这脚下的沃土是中华千年文脉,是孔孟之道,君子遗风的汇聚,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扎根于斯,爱国与团结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和瞬间,抽出枝芽。
然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历史课本中对中国历史的介绍更加详细,大陆统一的法律更加完善,中国的国际实力日益增长,外交部部长王毅面对众国刁难,义正言辞表明中国态度。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得到更多国家支持和拥护,向世界传递基于世界形势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只有在新形势下从根本上加深文化认同感,才能从心底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祖国统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新形势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足各民族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坐上世界发展的快车道,共同体意识的架构已不是孤军奋战,只有中国各民族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消除隔阂,广泛交往交流,凝魂聚力共同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啻一点一滴的微光,方能造就照耀华夏的烈烈暖阳,奏响“最强音”。
作者:吴昱君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朝露记
- 破晓时分,空气微凉,草木尚在沉沉的睡意里。
- 2025-07-27
- 河灯明灭书
- 一盏素纸河灯被轻轻置于水面,烛火初燃,光晕怯怯推开一小圈幽暗。
- 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