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游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街道是它的字里行间。我每每穿行其间,总觉得那些钢筋水泥的笔画太过生硬,缺少了些许人情味的点缀。
晨光初现时,清洁工老李已经扫完了第三条街。他的扫帚在地上划出规则的弧线,像一位书法家在宣纸上运笔。纸屑、烟蒂、落叶,都成了他笔下的墨点。我常见他对着刚吐痰的年轻人瞪眼,那年轻人便讪讪地掏出手帕擦地。老李的皱纹里夹着三十年的风霜,却比那些崭新的玻璃幕墙更有人情味。
过了一阵儿,新开的网红面包店排起长队,玻璃橱窗里的羊角包泛着诱人的焦糖色。穿制服的店员用扫码枪扫描付款码,"滴"的一声,和隔壁修自行车摊的打气筒声撞在一起,倒也不觉得突兀。修车师傅的扳手在阳光下闪着光,车胎打气时鼓鼓囊囊的声响,像极了小时候巷口爆米花机炸开前的期待。
再往前走,旧书店的木门上,铜环被摸得发亮。推开门,霉味混着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书架顶层的线装书蒙着薄尘,书脊上的字迹却依然清晰。老板坐在藤椅上翻报纸,报纸的沙沙声里,偶尔飘进窗外奶茶店的甜腻音乐,像两个年代在屋檐下悄悄打了个照面。
午后,写字楼下的咖啡店总是挤满了人。小周在这里做了三年服务员,能记住两百多位常客的口味。她会给赶方案的编辑多续一杯,为失恋的姑娘悄悄加块糖。有次一位客人突发低血糖,她立刻从柜台下取出备用的巧克力——这不在服务守则里,却在人情世故中。
暮色降临,街道上人越来越多,头顶上的灯也亮了起来,不远处新建的购物中心也金碧辉煌,不断有人进进出出,人们乘着自动扶梯上上下下,像被传送带运送的货物。偶尔有小孩在光可鉴人的地板上摔倒,哭声在空旷的大厅里显得格外刺耳。
夜深了,写字楼里的灯还亮着。透过窗户,能看见加班的人对着电脑屏幕发呆。他的影子投在玻璃上,与远处老居民区星星点点的灯火重叠在一起。
城市的掌纹里,新的纹路不断生长,旧的沟壑却从未填平。就像刚通车的地铁隧道,穿过百年前的护城河底,钢筋混凝土的坚固之下,依然能听见暗流涌动的声音,那是时光在深处,轻轻拍打着岸。
作者:韩睿洋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褪色的坐标
- 这是一篇关于童年时家乡的散文
-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