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银杏树满披着绿,仿佛是一幅未经风雨侵染的画卷;然而风里却已暗暗裹挟着秋凉,不经意间,叶子就悄悄转黄了。青春,是未经装订的书册,被时光翻动,书页簌簌作响,新崭崭却又沾染了太多匆促的手迹。
教室里,阳光透过窗玻璃斜斜地筛下来,在书页上投下明暗不定的光斑。四周是翻书声、笔尖沙沙的摩擦声,还有低低的絮语,汇成一片难以平息的微澜。那些声音,如同夏夜里无数蛰虫的鸣叫,嘈嘈切切,又不知向何处奔涌。我的心思却时常飞逸,仿佛窗棂外青天上漂浮的云絮,无依无着地游荡着。青春的光阴,便在这书声与浮想之间,轻巧地滑落过去。
书本之外,我们开始品尝到了人间滋味。几杯薄酒下喉,那烧灼的液体便如生命初次的试炼,涌上脸颊。大家彼此相觑,面庞浮起红晕,继而咧嘴而笑——笑得直率又略显笨拙。酒液在喉间滚烫,在胸中激荡,似乎要将我们推入一个尚未可知的沸腾世界;然而那点眩晕的微醺,又让我们在这成长的门槛前,忽然看清了彼此眼中闪烁的茫然。
青春是带着暖意奔涌的河流,可我们时常在奔跑中寻找方向。课堂上,讲台前老师的唇齿翕动,声音传入耳中,却如游丝般飘渺不定。我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越过老师的身影,被窗外一片云影或是偶然掠过的飞鸟牵走。思维似乎也被那飞鸟牵引着,既向往着远方的辽阔,又对那渺远生出些微怯意。那些年,我们常常在幻想与现实的夹缝中踯躅,仿佛既想奔向世界,又忍不住频频回首。
我们正是这样,被青春推着走,在喧闹中体味孤独,于懵懂里揣摩未来;它如一个悖论:既催促我们长大,又给我们以自由翱翔的错觉——而最精妙的悖论恰恰是,青春本身从未意识到自己是悖论。
银杏叶子终将飘落,在凉风里盘旋着。青春是一本散页的书,我们曾于其上写下些稚拙的笔迹。当那未曾装订的时光一页页随风翻尽,才渐次懂得,所谓青春之珍贵,原不在于它如何精装完美——恰在于那些散佚的章节、未干的墨痕,甚至飘落书页间的银杏叶,都因未经修剪而存留着生命初发时的真实与可能。
青春原是一股奔流之力,它推动我们向前时,却许我们在激流中,悄然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