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星照耀二十八个州府
角色表
黄帝——别称为姬轩辕、有熊氏、帝鸿氏,号轩辕氏,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玄珠——黄帝上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而得,拟人角色;
知——黄帝部下,为人聪慧,超伦轶群;
离朱——黄帝部下,视力超群,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喫诟——黄帝部下,能言善辩,可舌战天下万物;
象罔——黄帝部下,为人纯朴,无知无识;
罗浮道人;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又号生生子。休宁县(今安徽休宁)人,中国明代时期医学家;
弟子甲——孙一奎的学生;
弟子乙——孙一奎的学生;
弟子丙——孙一奎的学生;
学生甲——安徽中医药大学学生。
序幕
(星汉灿烂,皓月当空,远江浩渺,黄帝登昆仑山巅南面而立,眺望慨叹。)
(灯光聚于黄帝)
黄帝(眺望大千,束手而立,感甚,声渐昂):“生而能言,役使百灵,我授奉于天;东至于海,西及于空桐,南涉于江,北逐荤粥,合符釜山,邑涿鹿之阿,我征平天下;涉王屋而受丹经,到鼎湖而飞流珠,登崆峒而问广成,上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咨老子,论道养则质玄素二女,精推步则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四泽之乱,相地理则书青鸟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我毕记秘要,穷尽道真。”
黄帝(赞许的点了点头,颇有自得之意):“事非我未能及,道非我不能全。世界如今在我的脚下,万物已在我的心中。”
(说罢,满意转身拂袖而归,不曾想,一枚玄珠从黄帝袖中悄然落下,于夜幕中化为人形)
(场景暗,追光玄珠)
玄珠(摇头叹气又坚定选择状):“我乃道法一缕之余所化,自崆峒一遇,我本以为轩辕氏道心已存,故来跟随。纵使有问广成,访诸贤之德,然圣人非神人,七情六欲尚不可避,太过看重自身,信满已得,陷于主观片面的泥潭,怕是道心也会像沙漏般渐渐流逝了。如今我且避他一避,若有来寻之人,则借之点化,只盼其能体悟其中之奥啊。”
第一幕
(星河耿耿,夜幕下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灯光明明,仿佛也要融进星光的璀璨里。)
(学生甲来到新安医学文化馆参观学习,在孙一奎介绍的展台下,学生甲发现并捡起了落在地上的一颗黑色的珠子,透亮溢辉,宛如星光。)
(珠辉倏忽一闪,学生甲手上的珠子登时化作一人形来。)
学生甲(被惊吓状,指指展台,又望望眼前人):“玄……黑,你莫不是……是……是那赤水玄珠?”
玄珠(欣慰的点了点头):“是也,后世学子见识匪浅,医道各家认识匪薄,善也。”
学生甲(听后不好意思的笑着挠了挠头,又不免有所感怀,生出疑问):“医家所言是寒木春华,我学习之后对于“道”有了更深的认识。可是道,我们该如何得道,如何向明医大家靠近学习呢?我仿佛是来到百花园采蜜,却无从下手,又不知选择之法。”
玄珠(听罢后微微点头,若有所思):“的确,医理易学,医道却是难求。若是一定要找寻一条路的话,我想,学百家之言而不拘于百家之言,从前人之说而又逆于前人之说,如此似是颇为恰当。”
学生甲(赞成点点头,又转作苦恼状):“可是生活的琐碎和事项的繁杂似乎要将我埋在荆棘丛里,我想向上攀爬,竟发现非得荆棘作绳的助力不可,我想在纠缠的繁乱中找寻干净治学的方隅之地,理清心中的思路也变的艰难。眼前事的掺杂,鱼和熊掌必须兼得的无奈,我在其中,可以找寻到‘道’吗?”
玄珠(指了指孙一奎人物介绍展示栏上面的画象):“孩子,你既已知道赤水玄珠,又可深会其内在的内涵呢?”
(舞台场景暗)
第二幕
(殿内,窗前,黄帝抬头望着西方的星辰良久)
黄帝(叹了口气,摇摇头,转身面向部下三人):“还未寻得吗?”
知(惭愧的看向黄帝):“我仔细斟酌,细细推敲他可能遗失的方位,又顺江而下,去下游探查,仍是无所得。”
离朱(上前一步作揖):“属下惭愧,我自诩视力超群,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然我渡赤水,仔细看遍,却丝毫未见片点踪迹。”
喫诟(疑惑的大跨一步):“说来也是奇怪,我用各种方法同方圆十里的村民攀谈,竟无人瞧见,也无人识得。”
象罔(听后天真一笑):“可能不是主上丢了他,是他丢了主上呢!”
(知微笑摇头,离朱抱手观星)
喫诟(不屑咧嘴,悄声细语):“无知无识的人呐,从未听过一个珠子还能有丢人的本事。”
黄帝(听了此话后,却是思索良久,片刻郑重抬头看向象罔,仍是带有疑问和不确定的语气):“象罔,不如,你且去一试。”
(舞台场景暗)
第三幕
(舞台场景起)
(繁星拥抱的道观内,孙一奎仔细听着罗浮道人说着赤水玄珠的故事。)
孙一奎(认真思考又略带好奇状):“最后果真是象罔找回了玄珠吗?”
罗浮道人(点点头,摸了摸胡子):“是啊,最是无识无心的象罔才看见了事物的本质。”
孙一奎(思考须臾,恍然大悟,从怀着掏出手稿,对着罗浮道人郑重说道):“先生,我懂了。这些年来,我游历山川,遍访群贤,有人授我秘方,有人赞我之术,如今,我将所思所想,所得所悟都凝聚在了这本书里,我想,多年体悟,我离道心已不远。可若是不慎沉迷所得,过于追求技巧和身外之物,失了当初探寻事物的纯真本心,想必,我的道心亦会离我而去。”
孙一奎(下定决心状,面向观众):“精华之术传于后人,道心本质警示后人,这本书我便起名为——赤水玄珠!”
第四幕
(星辰如萤火烛光,学堂内孙一奎弟子三人交流学习之得)
弟子甲(拿着手中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同门师弟说):“还是看方书最是高效啊,时方治时病,立竿见影,实是稳妥。”
弟子乙:“是啊,或是有高人赠我良方,或有家传秘术,那便也算是为医一大幸事。”
(弟子甲和弟子丙认可的点了点头,孙一奎出场)
孙一奎(从内室走出,边说边微微一叹,言语里却较为严厉):“习惯了被投喂的雏鸟如何锻炼出捉虫的本领,用惯了现成的东西如何再用心思劲头去创造新物?医以通变称良,而执方则泥。想着去寻高人,去探秘方,其实何尝不是一种拘泥呢?”
(弟子三人听后大有感悟,惭愧点点头)
孙一奎(又指了指书架上的经典说):“平日里让你们多读经典,是为了让你们学习先人的思路,他们是如何比类而生思路,如何体悟而有得的。你们看那自然山川气候,与人相干。孰不知,生活中细心观察,大胆揣测,亦能得道。你们看那生芽的种子,柴火上烹煮的米汤,人指肾间动气,三焦火化不也是相似的道理吗?若是只想寻得竭尽,失了纯真的思考和感悟的品质,如何能成为良医,如何能寻得道?”
弟子三人(俱是点头):“弟子记住了。”
第五幕
(夜幕之上西方天空星辰组成似白虎之象,位于至北的那颗奎星最是闪亮。)
(不同场景角色共同面向观众,跨越时空对话,共述,相互接替承接发展,渲染托向高潮)
(舞台蒙太奇式场景共立)
(场景暗,舞台中央一束灯光起,玄珠出)
玄珠(从暗处慢慢走至舞台中央,面向观众感怀道):“道是纯粹的,是真实的,是经验的,是感悟的,是山谷里扑面而来的风,难觅踪迹却充斥天地。”
(玄珠左侧灯光起,黄帝出)
黄帝:“我满怀心事站在风里,风便只是风。或许是情绪的助力,是信息的窗口。然而我见的仍是我,是风中的我。”
(玄珠右侧灯光起,孙一奎出)
孙一奎:“我放空一切吹向风里,风便不再是风。我嗅到了风的故乡,听到了风的形状,触到了相伴的鸟语花香。我见到的不再是我,是风中的万物!”
(玄珠、黄帝、孙一奎三人渐走向舞台中央偏左侧,弟子三人从孙一奎右侧上,六人站位对立,灯光持续追踪不灭)
弟子甲:“所以女偊告诉南伯子葵说“道”是从痴呆的疑始那里得来的。”
弟子乙:“所以儵与忽为混沌凿出七窍后,纯朴浑厚的自然亦随之瓦解。”
弟子丙:“所以黄帝遗留赤水北畔的玄珠只有无知无识、无所用心的象罔才能寻的回。”
玄珠:“真理的神灵从不怜悯碌碌庸庸的无知人。从蹊径淌入,从偏墙翻入的人永远无法正视宏伟而端庄的门楣。复杂的机巧和利名铺垫的高楼也只是沤珠槿艳。他们失了道心,从此与道相去甚远!”
孙一奎:“明心见性,不矜不伐才能磨练淡然的超脱品性,这份品性让我站在俗事真理的面前,不再局限于片面的一隅,我看见了无限的道,我无畏的平视他,揭开他,挑战他!”
罗浮道人:“清风荡万古,迹与奎星高。今夜闪耀的是虚室生白,它亦映夜成昼。”
第六幕
(玄珠和学生甲走出新安医学文化馆,两人在图书馆阶梯上驻足,看着远处的华佗像,头顶苍穹上的奎星一如千年前般闪耀。)
学生甲(感慨道):“道真是复杂啊,足以困住先贤。”
玄珠(看向学生甲):“道最是简单,复杂的是人思,但人之思也最是纯洁,最为有灵。”
学生甲(转身面向玄珠,感谢状):“生活之美好,在于感受。医道之至尚,亦在于感受。它们就藏在这世间的各处细节里,等着我去发现,用心灵,用神思。我想,我亦寻得了属于我的玄珠……”
(两人相视一笑,举头奎星灿烂,寂静而汹涌,仿佛世间各处的角落都洒落了熠熠星辉。)
(舞台灯光渐暗)
全剧终
作者:赵金夏荷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孤冢
- 宋景丞,兆国端王,本是闲散王爷,却因国家战败被送往摇光国为质子。在摇光,他邂逅了英勇善战的女将军叶书瑜。两人在相处中渐生情愫,
- 08-26
- 半夏与附子:十八反之恋
- 在东汉末年,医道昌盛而又混杂,各路医者以各自的独门绝技行走江湖,救死扶伤。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医学世界里,有两条并行的轨迹,它
- 08-25
- 甘草与芫花:逆缘之药
- 在东汉末年,医道昌盛而又混杂,各路医者以各自的独门绝技行走江湖,救死扶伤。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医学世界里,有两条并行的轨迹,它
- 08-25
- 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
- 在古老的青峰镇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这句话背后,藏着一段关于医术、人心与世态炎凉的深刻故事。
-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