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老师的教学风格,我觉得是“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在牙牙学语时,父母是人生的启蒙者;在成为研究生后,导师是科研路上的指路人。在与董明利老师初见的时候,我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她是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家,在学术上拥有很高的造诣。我一直觉得,能够成为老师的学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作为导师,董老师会在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未来规划,推荐最合适的研究方向和协助指导教师。2020年,我在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时,因为对光电专业不了解,对从事光领域的课题研究有过一定的抵触。董老师在了解我的诉求之后,为我推荐了现在的课题组,并告诉我光电不分家的道理,科研应该跳出局限。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我在备忘录里写下了“跳出局限,独立思考”。随着对课题的深入了解,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方向,也觉得我可以在硅光领域长久地走下去。老师虽然很忙,但从未放松对学生的指导,她总会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关心我的学习生活,每每与老师汇报近期的工作和取得的进步,老师总会对我给予肯定,遇到困难时也会为我指点迷津。学习中出现疏忽、差错时,老师也会及时指出,并督促我加以改进。在老师的教导下,学生也必将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科研工作,早日做出成果。
作为院长,董老师拥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将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学院建设保持着稳中有序、向上向好的良好局面。为了学院更好地发展,院内大小事务,老师都要操心;学生情况、项目进展、党政建设等情况,她都要心中有数,常常是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但每次她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处理好每一件事情。作为董老师的学生,我常常看到老师的身影很晚还在办公室、实验室、会议室里出现。2021年,在老师的带领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果。光电学院第五次获得“勤信杯”学院殊荣,仪器科学与技术学位点获批成为学校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光电学院全体师生也必将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建最好的大学,做最好的自己”而持续奋斗。
作为学者,董老师是学院科研团队发展的主心骨。她总是秉持着“戒骄戒躁,细心严谨;精益求精,建设精品”的原则,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老师在承担大量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始终关注科学前沿动态,努力增强自身科研能力,在视觉测量、精密检测技术等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出成绩。在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基于阵列波导光栅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技术综述》的撰写和录用过程中,董老师为我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的论文目标从核心逐渐提升到SCI,在经历三次修改后被成功录用。做学术不应当浮躁,急于求成,每一篇论文存在的价值是应当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示出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价值,共同促进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绝不是为自己争取名利。所以从事科研工作的每一步都应注入十分的精力与努力,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也是老师经常灌输给我的科研思想。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与老师相处的时光中,除了在科研方面的指点,我觉得更大的收获是在老师身上学习到的品质。作为科研人不仅应当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不怕困难,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还应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尊重事实,戒骄戒躁,不急于求成。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必将常怀感恩之心,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等您赞我一句良木。
导师简介:董明利,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三八红旗标兵,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光电测试技术”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国家级一流专业和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光电与视觉测量、精密检测技术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兼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械量测试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量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实验室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常务理事,全国误差与不确定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