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一点绵薄之力,当一名圆梦之人。从携笔从戎到投身志愿服务,黄玉龙和闫旭用军营绿勾画靓丽青春,用冬奥蓝装点大学时光,走出了别样的学旅生涯。
“班长,你还记得我在部队的时候申请过冬奥会志愿者吗?你看我现在是冬奥蓝了!”正在跟老班长聊天的是信管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大三学生黄玉龙。2018年9月,大学一年级的黄玉龙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役期间,他积极进取、刻苦训练、报效祖国,荣获嘉奖一次、优秀“四有”士兵一次,2020年9月退役复学。
冬奥志愿者招募启动时,黄玉龙正在部队服役。此时,他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通过学校报名。他把这个情况向当时的领导和班长进行了请示,部队的领导十分肯定他的想法并鼓励他积极参与。在咨询辅导员并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填写了线上报名表。“两年的参军经历使我逐渐成长为热爱祖国、志愿奉献的共产主义战士,我迫切地想要参与到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来”。经过层层选拔,黄玉龙正式成为了2022北京冬奥会志愿者。
黄玉龙的工作岗位在国家体育馆,主要负责体育领域的竞赛场地出入控制,验证各类人员是否具有权限进出场地。场地出入口各类人员复杂,来往密集,疫情防控要求高,岗位工作强度较大,这对黄玉龙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领域随时会有外国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记者等外国友人来往,需要用英语口语与他们交流。在冬奥测试赛中,黄玉龙给外国友人指路或交流时,说话结结巴巴,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他倍感压力,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也感到恐慌。“这样的话不但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影响志愿者和国家在外国友人面前的形象”,黄玉龙下定决心练好口语。他每天工作结束后反复观看赛事培训视频学习,拉着舍友做场景对话练习,把一些常用的与体育领域相关的英语句子用软件翻译成英文抄下来,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我发现这种办法十分有用,在冬奥正式开赛时,我已经可以和外国运动员进行基本的日常交流了,自己也自信了许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黄玉龙还在上小学,14年后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志愿服务冬奥会的青年。随着阅历的丰富,他明白了举办冬奥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就像中国男子冰球队小组赛对战世界强队上届冬奥会银牌得主德国队的那场比赛那样,尽管存在巨大的实力差距,在对手领先3球的情况下,仍不抛弃不放弃,打入了中国冬奥历史上的第一粒进球。赛馆全场沸腾,所有的观众都站了起来,大家欢呼鼓掌,在工作岗上的黄玉龙留下了激动泪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置身现场,我倍感荣幸”。
闫旭的参军梦在她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里的征兵入伍宣传册时就悄悄萌芽。于是刚刚转变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新生的她就决定参加征兵选拔,最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旅两年。那年她十八岁,正值花样年华。
2021年9月退役后返校,闫旭主动申请担任班级团支书,投身到支部建设中。她结合自身经历,带领同学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走好大学第一步;作为学院团委干事,服务全院团支书,绽放青春奉献之花。
在得知学校招募冬奥会城市志愿者的消息后,她没有一丝犹豫地申请入列,在经过层层选拔后,成功地完成了从“橄榄绿”到“冬奥蓝”的转变。她用实际行动践行“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铮铮誓言。在冬奥服务期间,闫旭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与军人雷厉风行、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从退伍军人的身份来讲,不论何时何地,在哪个岗位上,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作为信息科大的一名学子,应该发扬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奋斗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闫旭写下了这样的目标。
北京冬季的夜晚无疑是寒冷的。十点钟,这座城市已然准备入睡,闫旭正在去往志愿岗位的路上,准备开始当天的工作。她在志愿者之家戴上配发的N95口罩,整理好着装,拿上红色荧光指示棒、指引牌后便前往自己的岗位。城市志愿者的工作并不复杂,大家的岗位分布在场馆检票口到落客点停车场的沿路,为散场观众提供路线引导服务、疫情防控提醒服务,将观众正确带回停车场。
“在等待观众出场时,有路过的热心群众问我们冷不冷,主动关心我们,其实我们都贴了很多暖宝宝在身上”,她笑着说:“还有组长和带队老师,他们会到每一个同学的岗位上,及时送去大家需要的物资,叮嘱大家要注意保暖,注意安全。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在连队里站夜岗,眼前是同样的夜色,身后是我要守护的连队,耳边是班长、指导员的关心。站在今天的岗位上,转身就能看到信息科大教学楼上红色的校名灯牌,眼前是明亮的冬奥场馆,在这深夜里,就像时空重叠了一样,它给予了我特殊的力量!”
深夜十二点,闫旭结束了工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寝室,舍友道了一句辛苦。“那个瞬间像回到家了一样”,她说:“即使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兵。冬奥盛会在家门口举办,也吹响了集结的号角,使命召唤,无论以什么形式参与,退役军人都不能缺位!”闫旭的眼神越发坚定,“虽然我只是本次冬奥会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之中微不足道的一员,但参与到冬奥盛会中是我的荣幸,我会以更加洋溢的大学生的青春热情去全力服务,带着退伍军人的使命和责任,一起向未来!”
与时共进何所幸,热血报国当少年。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在梦想发芽的时候,黄玉龙和闫旭都不曾犹豫,坚定地朝着确定的方向努力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出了绚烂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