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师叫谷“酱”
随着一阵欢快的吉他扫弦声,我的思绪翩然而至三年前那个炎热难耐却又记忆犹新的暑假。那天,驾照科目二刚刚考完,我正兴致勃勃地跟驾校教练侃大山。此时熟悉的手机铃声响起,我心不在焉地掏出手机瞥了一眼,见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个未知的北京号码,顿感心花怒放,心跳怦然加速,因为当时正值考研拟录取结果出来之后。我按捺住激动不已的心情,接通这个充满无限期待的电话,小心翼翼地说了句:“喂,您好!请问您是?”随即电话里传来浑厚而亲切的声音:“是支奕琛同学吗?我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谷玉海老师……”那一刻的欣喜,那个声音,终生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虽然因驾考学习而未成行,但自此,我的人生轨迹与谷老师有了深深的交集。
谷玉海
那年国庆后,实验室各个老师都确定了自己的学生,我也心随所愿,谷老师正式成为我的研究生导师。第一次见到谷老师是在一个下午,谷老师要给我们研一的新生开组会,我很激动,心想终于可以见到我导师长啥样了。到实验室之后,谷老师已坐在会议室,一个高大微胖、和蔼可亲又不乏威严的老师形象展示在我眼前。谷老师一共招收了五个学生,四个男生,一个女生。大家分别先做了自我介绍之后,谷老师讲话了:“从今天开始,你们五个就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同门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研究生上了一个台阶,更要努力学习,但本科那一套学习方法并不适应于研究生的学习,要及时转换角色,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法,这样研究生三年才会过得更加充实,不会特别累。我相信毕业之后,你们会感谢这三年的科研学习生活,因为研究生锻炼的是你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你们以后面对任何事都能够游刃有余……”如今,谷老师微笑殷切的讲话已近三年,对我而言,却犹如昨日之谆谆教导般在耳畔、在眼前,尤沐春风之感!会后,谷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属于自己的工位,并与师兄师姐们见面认识。在整个交流过程中,组内的氛围十分融洽,能深切感受到谷老师与师兄师姐们之间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我想这也是谷老师之魅力所在吧,不由得对自己在这个团队的三年学习生活充满了无限遐想!
支奕琛
在我的印象中,大学老师一直是一份悠闲且又体面的工作。朝九晚五,一切都是慢节奏的生活,但谷老师的生活作风完全颠覆了我对大学老师这一职业的认知。我们是研二正式进入实验室,在研一课余时常会来实验室学习,几乎每次都能见到谷老师在实验室工作——忙前忙后,走路带风,干劲十足!我问师兄师姐们谷老师都在忙什么,他们说谷老师一直都冲在项目的最前线,带头解决项目中的难点,不停地发现并解决问题,是实验室的项目带头人。听完我恍然大悟,开学前就听学长们说起谷老师项目多,很忙,果真如此!谷老师的开拓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当升入研二,正式参与谷老师的项目时,我发现谷老师不仅每天到的最早,还总是实验室最后一个走的老师。当一楼老师的灯都熄灭时,谷老师办公室的灯通常还亮着。我知道,谷老师肯定又在办公室研究突破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记得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跟同组的同学龚志力一起在做调小车的程序,谷老师也很快加入了我们,与我们一起讨论并解决程序中出现的问题,不觉之间已是晚饭时刻,我和龚志力准备一起去吃饭,但谷老师却依旧饶有兴趣、聚精会神地沉浸在小车程序的讨论之中。我俩互换眼神之后只好继续,可是肚子饿得咕噜噜叫,已是无法集中思考问题,只能不好意思地向谷老师提出去吃饭的想法。谷老师这才回过神,立刻答应并很抱歉地对我们说:“你瞧瞧,我把吃饭都忘了,你们快去吧,我待会也去吃饭。”我俩一溜烟冲去食堂饱餐一顿,腆着圆溜溜的肚皮踱着小步慢悠悠往实验室走,忽然收到谷老师的微信说:“奕琛,帮我带两包榨菜和几个馒头回来吧,你们走后我把小车目前存在的问题思考了很久,又忘记去吃饭了,这顿我就先凑活凑活,咱们尽快把问题解决了。”这似乎只是一件生活中普通而平凡的小事,但那一刻却有一种力量深深地触击了我。在科研道路上能有这样一位勤勤恳恳的老师引领,于我们而言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酱”,网络用语,加于人名等之后,此称呼给人感觉较为亲昵,是可爱的一种体现。不知不觉步入了研三的生活,我也有了可爱的师弟师妹们,实验室又再次注入了鲜活的面孔。现在的师弟师妹们私下里亲切地称谷老师为谷“酱”,表达一种喜欢与亲切之感。对这个称呼我尤为喜欢,我们满心敬意的谷“酱”!
三年的相处时光转瞬即逝,谷老师依旧是那个风风火火,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老师,想必谷“酱”这个朝气与活力的样子一直会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还有一两个月就要离开校园,同时也要和谷“酱”说声再见了。感恩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习与生活;感恩与谷“酱”相遇,虽然十分不舍,但师恩难忘。感谢谷老师这三年对我的培养和教导,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一次接听谷“酱”的电话,第一次听到谷“酱”的声音,以及近三年来与谷“酱”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会带着您勤恳严谨、迎难而上,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继续在人生路上砥砺前行。再见了,我的导师——谷“酱”!
导师简介:谷玉海,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担任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元件分会理事,北京电子仪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振动与冲击》杂志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检测与控制,长期从事精密测量仪器系统、智能视觉检测系统以及自主导航与指挥控制系统开发,相继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及行业科技奖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比赛并获得竞赛奖项。认真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注重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数十名。
时间:2023-02-11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我的导师叫谷“酱”
- 随着一阵欢快的吉他扫弦声,我的思绪翩然而至三年前那个炎热难耐却又记忆犹新的暑假。
- 02-11
- 王艺霏用勤学和热爱诠释青春风采
- 王艺霏,外国语学院英语1901班学生,曾担任校志愿者联合会宣传信息部部长,院辩论队副队长,现任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
- 02-11
- 曾有成牢记报国念 勇攀专业峰
- 曾有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1801班学生,中共党员。曾获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连续两年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等
- 02-11
- 费衍慧十年坚守,为爱笃行
- 费衍慧,现任经济管理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坚守工作一线,砥砺奋斗;不断超越自我,勇于担当;秉持良好品格,树立榜样。”
- 02-10
- 雷欧志愿者的加油站
- 2018年,雷欧留校工作,如今是应用技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几年来,他一直坚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 02-10
- 吴艳桥微光虽微,温暖志愿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吴艳桥刚上高一。学生时代的他憧憬着未来能有机会亲眼见证这样的体育盛
- 02-10
- 瞧,这两名退伍兵
- 尽一点绵薄之力,当一名圆梦之人。从携笔从戎到投身志愿服务,黄玉龙和闫旭用军营绿勾画靓丽青春,用冬奥蓝装点大学时光,走出了别样的
- 02-10
- 我的老师在冬残奥
- 城市志愿者组的同学们承担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期间国家体育馆和国家游泳馆比赛观众入场、散场的路线指引和秩序引导,为“简约、安全、精
- 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