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雁,世界冠军WATER队“教主”,带着一帮学生进行着具有金属感和现代感的机器人比赛,一定是一位霸气十足,杀伐决断的高冷女神。如果不是面对面采访,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象妈妈一样温柔朴素的女士,就是闻名遐迩的WATER队负责人——王雪雁。采访地点是在机电学院的实验机房进行,这也正是王老师目前的工作地点。
据王老师介绍,学校从1999年建立了实验机房,但是那个时候并不主张向学生开放机房进行试验研究,直到2006年国家鼓励学生科技创新,这才为那些热爱科学技术的青年学生们打开了便捷的大门。
2013年7月,在17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WATER机器人队重新夺回RoboCup中型组冠军,实现了我校RoboCup中型组中三次世界冠军的殊荣。今年7月,在第18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Water”足球队经过激烈比拼,又勇夺中型组足球机器人世界杯亚军,规定项目冠军,自选项目季军,取得了历史新突破。其中中型组技术挑战赛规定项目冠军是我国自参加该项目以来取得的首个冠军,同时也是中国队伍首次在同一组别的世界杯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WATER队在世界大舞台上摘金夺银,当记者问道WATER队的组建与成长历程时,王老师的眼中闪烁着骄傲与自豪的光芒,谈及这些队员,她就像谈论着自己的孩子,陈嵩、黄斌……她信手拈来。她还记得WATER队的最早的创建与参与人名叫陈嵩,他读中学时就非常热爱科技创新,读大学后依然兴趣不减。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进行实验,王老师积极学校与沟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逐步解决了场地和经费。2007年,WATER队第一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由于经费有限,条件非常简陋,大家都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并没有指望能得什么奖。那时机器人的制作材料都是从二手市场所购买,或者自己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比如把卡车的车灯当做机器人身上的反光镜。“出战”之前,王老师还在到处借笔记本电脑。那年在比赛之前和队员熬夜调试机器人,却没想到由于材料的简陋,开赛当日电机被烧,大家无功而返。但那次比赛让大家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WATER队作为一个机器人的爱好者组织,现在面向全校招新。目前WATER队的继任队长是2013级的李渊同学,记者有幸采访到了他和队员陈涛。提起对王老师的印象,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出了“和蔼亲切”的字眼。队长李渊告诉记者,王老师是自己的班主任,对于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她都照顾有加,每学期开学一定会召开鼓励大会,希望同学们明确方向,努力学习。在WATER队里,王老师身兼多职,既是指导老师,也是“妈妈”一样的大管家。每次比赛,都是由她为队员们做好一切后勤保障工作,例如订车票、办理护照等等。在住宿方面,也将队员们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伙食上为大家严格把关。李渊告诉记者:“每次外出比赛都很疲累,在大家都休息的时候,王老师还要忙碌着为我们去买饭,非常照顾我们。”队员陈涛说自己属于“半路出家”,加入队伍的时间不是很久,但他认为王老师是他所见过的最亲切、最平易近人的老师。“她一点也不古板,很客气,经常微笑着和我们交谈,丝毫感觉不到距离感。”陈涛回忆到。
从大一开始,现在的WATER队每周会进行1—2的电脑编程培训,熟悉基本控制方法;入队半年后,队员就可以接触机器人,了解和熟悉所使用的程序,之后就要开始独立进行策略程序的编写。“机器人的实战程序是永无止境的。”王老师说:“好比人类,面对不同的情况会有很多种反应。在足球比赛中,也许我们一开始为机器人设定了五种反应,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编写新的程序,以使机器人更加灵活,让它处于一种永远在更新进步的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比赛中的各种突发情况。”一点点起步的WATER队,技术水平如今已经达到了国内、国际第一。谈起WATER队的下一步计划,王老师说:“第一个就是要再夺回RoboCup中型组的世界冠军。2014年的比赛的世界亚军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结局。”对于这场比赛,王老师总结了失败的原因:“荷兰队的守门员很厉害,防守做到了‘天衣无缝’。而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器性能的更新程度,机器人球员们的灵活性非常强。目前我们正在对守门员的性能进行改进,力求最大的突破。不过对于马上要开始的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WATER队充满信心,志在必得。”
这个“教主”一点儿也不冷。20年来,她将自己的一切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在她看来,每一个对于机器人抱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都值得她奉献投入。这个“教主”很温柔,她是学生科技创新的温柔守望者,她坚定地支持着每一位莘莘学子在这条路上创造出更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