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国家希望通过制造业环境治理带动全产业绿色发展,能源结构的调整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新能源产业链如何高效、有利的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实践团从1月9日起始对凯盛新材和朗新科技两家新能源行业企业展开了为期16天的实践研究,活动主要通过访谈的方式来展开,并且关注重点以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核心,目的在于探索新能源产业上下游联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其中凯盛新材与朗新科技分别代表新能源行业中的上游和下游企业。

图1 实践团成员对朗新科技丁总进行访谈
在项目内容方面,首先针对与上游产业的发展,实践团线上走访了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是一家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及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氯、硫基础化工为起点,逐步延伸至精细化工中间体氯化亚砜,进一步延伸到芳纶聚合单体间/对苯二甲酰氯及其他酰氯系列产品,再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PEKK),同时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经回收再用于氯化亚砜生产,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图2 凯盛新材的发展历程采访
其次对于中下游产业的探索,实践团选择深入访谈了解朗新科技的业务模式与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朗新科技旗下包括分布式光伏云平台以及充电桩两大新能源业务,目前在新能源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这两项业务在现有市场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关于朗新科技的分布式光伏云平台的建设,截至2021年公司旗下新耀能源已经实现平台服务29个省市区,新接入电站1700+座,累计接入18000+座,新增设备13000+台,装机容量达10+GW,全年支撑电站发电量超100亿kWh。

图3 丁总对朗新科技公司进行介绍
另外,近三年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公司将业务的重心逐渐偏向充电桩的发展,抓住下游市场的高前景业务,突破自身业务的局限性。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来看,未来15年汽车电动化将加速发展,对充电桩的需求持续提升,充电桩市场的高速发展,整合性平台的需求逐渐增大,诞生了聚合平台,朗新科技抓住时机,凭借自身与支付宝、高德地图等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接入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南方电网四大品牌充电桩,打造充电桩聚合平台"新电途"。
朗新科技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中下游服务企业能取得目前的成绩不仅仅是自身决策的正确性所致,还是公司将社会责任与民生发展作为自身业务开拓的基础,以服务社会为着眼点,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投身技术研发,致力于建设绿色、清洁的社会环境。正因为新能源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做到了“以科技为起点,以创新求发展,采能源做贡献,创未来为责任”的宗旨,新能源行业才能正向高速发展,从而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欣欣向荣。

图4 充电桩市场高速增长与需求增加的介绍
在项目特色方面,首先在实践企业的选择上,实践团选择了凯盛新材和朗新科技两家龙头企业来分别代表新能源行业的上游和下游,这样有利于实践团对于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在访谈问题的设计上,实践团不仅设计了相关问题来了解相关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新能源业务的发展现状,企业面临的市场现状,还采访了相关人员对企业的未来以及相关产业的未来情形的预估。最后虽然实践团的活动大多采取了线上的方式,但是实践团充分利用线上方式的便利,不仅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更是通过线上的方式参观了企业的产业。

图5线上参观凯盛新材新型材料

图6线上参观凯盛新材研发生产环境
在成果感悟方面,通过对两家企业的深入了解,实践团对新能源行业与中国经济的关系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全球能源危机发展趋势不可忽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消耗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能源材料具有低碳、可再生等先天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助于我国实现逐步产业迭代升级,助力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最大程度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家大力实施“双碳”政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材料行业必将迎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机遇。未来,不管是国家级宏观政策层面,或是地方政府出台的具体规章制度层面,都必然会在建设用地审批、能源指标、产研合作、专利保护和人才培养与引进多个层面给予新能源材料等行业发展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

图7 能源结构供给侧变动情况介绍

图8 能源结构消费侧变动情况介绍
另外朗新科技的受访人表示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实现部分新能源技术的商业化。第二阶段到2020年,大批新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水平,新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8%以上。第三阶段是全面实现新能源的商业化,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到2050年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达到30%以上。中国新能源发展任重而道远,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呼唤新能源。由于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日益加剧的能源供求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充分认识新能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