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8日,团队成员采取了线上会议形式对南翔医院云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了解到云医院的用户大多属于4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咨询的往往都是一些小疾,处理时间短,提高了问诊效率。
图 1 团队成员进行线上采访
1月9日,实践团队成员以患者的身份完整地体验了云医院疗程,以更近的视角走近了云医疗服务。
1月10日,实践团队成员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口随机采访就医民众,了解到一些患者知道互联网医院的存在,但仍旧
选择到医院挂号就诊的原因是:觉得线上问诊不靠谱;对于需要进行身体检查、需要让医生看到皮损情况等的患者,线上问诊无法满足其需求;线上问诊有时间限制,超时后就需要再重新挂号4.不太熟悉线上问诊平台的使用。与此同时医生表示线上问诊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也存在着不能及时回复线上问诊患者信息的问题。实践团队成员提出希望能开通视频问诊功能,挺高沟通效率以及优化平台。
图 2 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楼下采访就医民众
1月11日,实践团队成员在阜阳市百佳妇产医院楼下随机采访就医民众,发现大部分患者都选择在云医院咨询一些小疾病,而较严重的疾病仍选择线下问诊。
1月12日,实践团队对前期走访及线上访谈资料进行了总结,一致认为在线诊断为医院减负分流,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完善病人分级,提高诊疗针对性。
图 4 团队成员进行总结
1月13日至16日,团队成员队徐汇中心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九院和华山医院这四个医院进行资料的收集。

图 5 团队成员查找资料中
1月17日,实践团队通过线上讨论,对之前了解过的徐汇中心医院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云端MDT空中诊室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昕副院长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合作数字医融体平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四者均可在线上完成预约、挂号、缴费、诊疗,节省了患者就医时间;“线上开药+线下自提”新功能的开放,让取药时间更加灵活具有弹性。
1月18日,实践团队根据前期的分析结果确定调查目的、群体,制定出调查问卷并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发放。
图 6实践团队设计出来的问卷
1月19日,实践团队回收了30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103人34.33(%),女性197人65.67(%)。使用实体医疗机构搭建地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医院微信公众号、APP等)43.33%、互联网企业建立地第三方医疗平台19.33%、以上两种均使用过37.33%。经常使用互联网医院地服务类型前三为使用在线问诊(新冠肺炎发热咨询、健康咨询、病症咨询等)29.33%,线上缴费29.33%,线上购药21%。对于互联网医院未来的发展,用户提出建议主要包括提升互联网医院医务工作者质量;制定价格标准、规范收费;完善诊疗服务平台设计;实行医保脱卡在线支付等。实践团队对本次调研内容总结,总结出了完善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意见,为互联网医院建设提供经验分享,助力推广互联网云医院。

图 7 回收问卷数据
1月20日向相关的的互联网云医院平台提供一些改进建议:加大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的衔接,将互联网诊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并打通互联网医疗的医保支付,让群众更方便;增加医生在互联网医院接诊的收入,提高挂号诊金,以调动医生参与互联网医疗的热情,提高回复的时效性;打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防控-诊治-康复”全周期健康服务闭环,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不耽误;增加医疗电子票据服务。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并且使用云医院,团队成员还制作相关的的科普推文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在B站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布了各大医院互联网线上医院详细的使用教程视频。

图 8 各大互联网医院使用教程
1月21日,实践团小组成员开会对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回顾。小组成员之间都踊跃分享交流此次实践活动的心得,反思之前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分析总结经验。
在此次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们一致认为此次实践活动大家都收获颇丰。成果方面,实践团通过对几家典型互联网医院运营模式的解读,分析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医师管理、多种举措保护患者隐私安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等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为优化互联网医院便民服务能力的政策建议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足方面实践团认为主要是问卷的设计方面不够完美,例如问卷问题较少,设计不够全面,填写群体年龄较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