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当宋韵遇见Z世代:浙工大学子五日沉浸,数字解码千年风雅,指尖触碰非遗智慧

2025-07-31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 数绘临安,城载宋韵
首日:浙图寻根,数字解锁典籍密码
 
实践首站,队员们一头扎进浙江图书馆的古籍部。当指尖触碰到泛黄的《梦梁录》《武林旧事》书页,宋代市井的喧嚣、礼乐的庄重仿佛穿透时空扑面而来。“读着‘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的描述,感觉南宋临安的夜生活比我们还丰富!”队员小管感叹道。而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图书馆的“数字触角”——利用线上AR图书导航,精准定位宋韵文献,大大提升了效率。“这不仅仅是找书方便了,”负责文献梳理的小程分享感悟,“它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古籍保护不再是束之高阁,开放共享、科技赋能,能让沉睡的文献真正‘活’起来,成为我们触摸历史肌理的桥梁。”

 
次日:宫阙新生,VR/全息里的建筑哲思
 
在杭州方志馆的史料印证后,德寿宫遗址带给队员们前所未有的震撼。站在重华殿遗址区,戴上VR设备,工字殿瞬间在眼前拔地而起,飞檐斗拱,简约而气韵生动。“以前看古建复原图没感觉,但VR让我‘走’进去了!宋代那种‘少即是多’的建筑美学,变得无比直观和震撼。”建筑学背景的小黄兴奋不已。慈福宫遗址则上演着现实与虚幻的协奏曲,全息投影让残存的基石上“生长”出完整的宫殿轮廓。“科技让遗址不再冰冷,它赋予了历史场景以鲜活的生命力,仿佛能听到当年宫苑里的细语。”队员们在文创区流连忘返,那些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文创产品,也点燃了他们后期设计宋韵文创的灵感火花。“原来,古老的文化可以如此时尚地表达。”

 
第三日:浙博对话,数字画卷中的文脉流淌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是文物的盛宴,更是数字赋能的课堂。通史厅“浙江一万年”时间轴精准定位宋朝,宋韵展厅内200余件珍宝诉说着杭州的深厚底蕴。而当巨幅LED屏上,《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缓缓流动、细节放大时,队员们屏住了呼吸。“太美了!数字技术放大了艺术感染力,让千里江山仿佛近在咫尺。”学数字媒体的小朱深受触动,“这让我们思考,深耕文化土壤,技术是‘放大器’,但核心永远是文物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核和精神价值。科技是手段,内核才是灵魂,两者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第四日:艺博探秘,科技深研宋韵美学
 
浙江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将数字与宋韵的融合推向了更深层次。队员们兴致勃勃地尝试:用AR扫描画作复制品,题跋的现代译文即时显现,扫清了古文障碍;多媒体演示将苏东坡的笔法拆解成三维动画,“原来‘石压蛤蟆体’的力道是这样运出来的!”书法爱好者小李恍然大悟;CT扫描则如同“文化X光”,揭示了瓷器内部精妙的结构。“技术迭代彻底改变了我们学习和欣赏的方式,”队员们讨论热烈,“它让文化传承不再是单向的灌输。AR翻译、互动演示,让我们从被动观赏者变成了主动探索者和参与者。宋韵文化要在当代焕发新生,拥抱技术、提升参与感,是必经之路。这为我们后续的传播实践提供了绝佳范本。”

 
收官日:非遗体悟,指尖流转的宋人风雅
 
实践收官于小河直街非遗体验馆。队员们脱下“研究者”的外衣,化身“宋人”,沉浸式体验点茶与篆香的雅致。点茶环节,传承人“轻拢慢捻”间,茶汤泛起细腻白沫。队员们也拿起茶筅,笨拙却充满热情地尝试,甚至大胆地在茶沫上描绘出星星、校徽等创意图案。“看起来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但亲手打出绵密泡沫,再点上图案,那份专注和创造的快乐,瞬间理解了宋人为何以此为乐。”篆香体验则需在方寸香炉内,用香粉勾勒图形。香粉洒落,清雅之气氤氲开来。“老师告诉我们,宋人还能通过香的气味变化感知时辰,这小小的香炉里,藏着古人对生活的极致讲究和时间智慧。”队员小周感慨,“亲手操作,才真正体会到宋人‘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态度。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它是可以参与、可以创新、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活态智慧。”

结语:躬行悟道,青年续写宋韵新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五天的沉浸式实践,对队员们而言,是一次从“知道”到“懂得”的蜕变。他们用脚步丈量历史,更用“科技之眼解码传统,用亲身体验链接古今”。数字技术带来的震撼与便捷,让他们看到了活化千年宋韵的无限可能;非遗体验中的手作温度与心灵触动,则让他们深刻领悟到宋韵文化中那份追求生活美学与内在修养的永恒价值。
 
队员们不仅系统梳理了宋韵脉络,更在心底种下了传承创新的种子。他们深刻感受到宋朝“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精神内核在现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发现了传统与现代传播、科技与人文体验的诸多契合点。带着这份宝贵的实践感悟,浙江工业大学“数绘临安,城载宋韵”实践队将继续前行,探索“宋韵+”的无限可能,用青年的智慧与热忱,为这条流淌千年的文脉注入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活力,让宋韵风华在Z世代手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 数绘临安,城载宋韵
    2025-07-31
实践总结推荐
  • 探寻运河文化的历史密码
  • 大运河,这条纵贯中国南北的千年水道,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奇迹,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 2025-07-3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