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武当山道廉文化传承实践:探寻传统文化“活化”密码

2025-07-31 来源:冯旭敏
         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的崇山峻岭间,一场跨越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传承实践正悄然展开。6月28日至7月1日,汉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武当清韵道廉文化传承团的5名师生,深入武当山腹地,以学术调研为笔、沉浸体验为墨、创新展示为纸,书写着武当山道廉文化当代传播的新篇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探寻“活化”密码。
       红三军旧址:从一张清单解码文化基因
         清晨,紫霄宫的晨钟悠悠回荡,团队首站来到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一份1931年的红军物资清单,成为打开历史与文化对话之门的钥匙。清单上,借用物品的名称、数量、归还情况记录详实,背面“7月2日归还道长蓑衣”的铅笔标注,更是让时光深处的故事清晰浮现。
        钟宏宇同学用微距镜头定格清单细节,将历史原貌留存。指导老师郭雯斐随即组织微型研讨会,引导队员挖掘文化内涵:“‘有借有还’的诚信精神,与道家‘道法自然’生态观、‘清静无为’处世哲学深度交融,是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军民交往中的生动实践。” 这一番剖析,让历史场景不再是冰冷的过往,而是传统文化基因鲜活的实践场,为后续研究筑牢根基。
       磨针井:古今对照讲好廉政故事
        在磨针井景区,“铁杵磨针”的传统故事与廉政教育碰撞出奇妙火花。段梦洋现场演示铁杵磨制,冯旭敏结合《道德经》“大器晚成”讲解,投影幕布上,反腐案件“温水煮青蛙”的警示图同步呈现。古今对照间,“持之以恒守初心”与“防微杜渐守底线”的关联清晰明了。游客们围拢聆听,讨论声此起彼伏。有人感慨:“原来老故事里,藏着这么多当下该懂的理。” 传统故事与现代警示的交织,让廉政教育走出说教框架,以更易共情的方式,浸润游客心灵。
      太子坡:红色情景剧激活沉浸式体验
         正午,太子坡景区的红色情景剧,成为游客眼中的焦点。团队成员换装演绎1931年道医救治红军伤员场景,“红军排长”坚持付药费,道医张鹏即兴回应“你们为百姓流血,我们怎能收钱”,与史料“军民互拒馈赠”高度契合,游客自发鼓掌,掌声里,是对军民鱼水情的真切共鸣。
游客王先生点赞:“比看展板直观百倍,能摸到当年的温度。” 团队趁热打铁,提炼“触发式教学法”,让历史场景中的关键互动,成为文化内涵的“触发器”,使游客从被动观看者,转变为主动感知文化的参与者。
      道廉长廊:创新模式拓宽传播维度
          道廉文化长廊里,团队打造的“典籍关键词 + 当代案例 + 互动体验”模式,为文化传播开辟新路径。《道德经》“见素抱朴”书法旁,扫描二维码,基层干部“拒收土特产”的采访视频生动呈现,游客写下廉洁承诺,让文化从视觉欣赏,延伸到行为参与。数据见证成效,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5分钟增至20分钟,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在创新中不断拓展。
       实践总结:以行促知探索传承路径
        4天里,团队走访7处景点、采访20余人、收集数百份资料。实践总结会上,冯旭敏的话道出深刻感悟:“传统文化传承,既要守好根脉,精准把握核心精神;更要紧跟时代,找到适配当代的表达。”
         后续,团队将整理资料、深化研究,借文化创意与新媒体之力,开发传播产品。武当山道廉文化的传承之旅,不会因实践结束而止步,反而将在学术深耕与创意转化中,持续焕发生机,为当代社会输送精神滋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绽放更耀眼的时代光芒 。
    来源:冯旭敏
    2025-07-31
实践总结推荐
  • 探寻运河文化的历史密码
  • 大运河,这条纵贯中国南北的千年水道,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奇迹,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 2025-07-3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