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四川文理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三维绘梦,云启万源”乡村振兴践行团一行13人踏上了前往万源市石塘镇的旅程。此次前往万源市石塘镇的目标是通过运用3D建模技术,将这个拥有悠久历史村落的特色景观数字化,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通讯员 谭力川 梁晓语)

图为盐茶古道驿站点。(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通讯员梁晓语摄)
石塘镇中较为有名的是瓦子坪村,瓦子坪村建村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瓦子坪村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山形地貌,使其成为一个自然与人文并蓄的村庄。这里山高坡陡,山貌似瓦,村民们世代与“瓦”结缘,周边许多有名的泥瓦匠都来自这里。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古老的制瓦工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已不再符合现代建筑业的发展。面对村落发展的状况,村民们转变思路,依托当地适宜的气候与自然条件,在“盐茶古道”边发展起了茶产业,让茶香成为了村庄的新篇章。
图为瓦子坪茶山。(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梁晓语摄)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四川文理学院的师生不仅深入村落收集了大量关于瓦子坪村的历史资料,还实地考察了村中的自然景观与建筑风貌。他们通过运用3D建模技术,对村中古建筑、茶园、以及极具标志性的自然景观进行了数字化采集与再现。通过3D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精确地保存村庄的历史面貌,还能在虚拟环境中重现瓦子坪村的风采,为更多人提供了解与认识这片土地的机会。

图为瓦子坪村的特色景观茶壶。(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梁晓语摄)
在田野调研过程中,团队师生们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交换了关于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同见解。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更加明确了团队的调研方向。

图为瓦子坪村干部讲解茶山发展。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李博摄
通过此次“三下乡”实践,四川文理学院的师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意识到,科技的力量可以帮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也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次瓦子坪村一行,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体验之旅,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之旅。他们将把在瓦子坪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学院,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