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为风土安装「数字神经」:我们在地信科技,看到了葡萄酒产业的终极形态

    发布时间:2025-09-18 阅读:
    来源:程子涵
  一架无人机掠过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上空,传回的并非风景照片,而是每一株葡萄的“健康体检报告”;在数公里外的指挥大厅,这些数据被汇入一条看不见的“数字河流”,最终计算成灌溉、施肥的精准指令。2025年6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赴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贺兰紫珠·黄河绿洲」暑期调研团,走进宁夏地信科技有限公司,亲身见证这场葡萄酒产业的前沿变革——地理信息技术正以全新方式“解码”风土,将酿酒师世代依赖的经验转化为可量化、可管理、可复制的数据语言,为宁夏“紫色产区”安装上通往未来的智慧引擎,也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数字技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力量。
  刚踏入地信科技,我们便感受到强烈的场景切换:此前走访酒庄时的田园风光,被整洁明亮的环境和闪烁着数据流的电子屏幕所取代。作为宁夏农业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地信科技始终聚焦地理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针对传统葡萄园“人工依赖重、智能模式缺、数字赋能弱”的痛点,研发出涵盖农业气象、土壤监测、智能灌溉、病虫害防控等多维度的智慧葡萄园解决方案。在公司数据指挥大厅,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卫星地图,不同颜色区块标注着各个葡萄园,点击任意地块,土壤类型、海拔、历年产量等信息即刻弹出,宛如为整个产区绘制了动态“数字画像”。
  “这些‘天空之眼’传来的数据,是服务葡萄酒产业的基础。”公司总经理胡心浩为我们讲解。拥有同济大学地理信息专业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葡萄栽培与酿造双背景的他,将跨学科知识融入实践,其创建的实验基地曾先后获评“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大优质葡萄园”“贺兰山东麓产区优质葡萄园二级园”。他指着屏幕上的遥感影像介绍,地信科技通过多光谱卫星、无人机等构建“遥感网络”,捕捉葡萄园植被指数(NDVI,直观反映植物健康度)、土壤湿度、地表温度等信息;再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土壤采样、气象记录、地块权属等数据,搭建起宁夏葡萄酒产区“一张图”数字平台。现场,技术人员演示了无人机巡航:小型无人机升空后,几分钟便传回某片区影像,系统快速生成植被长势分析图,植株生长薄弱区、潜在缺水地块一目了然。
  这些技术早已落地葡萄酒全产业链。在种植管理环节,基于土壤湿度与植株长势数据,系统可指挥灌溉设备“按需供水”,助力合作酒庄减少近三成灌溉用水;遥感技术能捕捉植株异常光谱,比肉眼更早发现病虫害,实现精准防控。在风土研究上,GIS系统分析不同地块的海拔、坡度、光照差异,绘制葡萄种植适宜性地图,不仅明确适宜种植区域,还细化了品种区划——比如在贺兰山东麓山脚下,通过精准分析地形气候,为农户找到最适合赤霞珠生长的地块。面对霜冻等灾害,系统结合气象卫星与地面监测数据提前预警,灾后快速评估受灾面积;在市场端,美贺庄园、志辉源石、张裕龙谕等十余家知名酒庄,已借助地信科技的技术实现产品溯源,消费者扫描酒瓶二维码,就能查看葡萄产地环境、生长过程数据,让“风土”变得可感知、可信赖。
  “数据如何与葡萄酒品质建立关联?”“小规模酒庄用得起这套技术吗?”调研交流中,我们抛出疑问。胡心浩解答,目前团队正通过长期跟踪葡萄品质与地块环境数据,构建两者关联模型;针对小规模酒庄,已推出轻量化服务套餐降低应用门槛。“我们要为葡萄酒产业打造‘数字化语言’,让风土从‘经验之谈’变成可测量、可管理的精准数据。”胡老师的话让我们深受启发。
  “以前觉得葡萄酒产业‘靠天吃饭’,现在才明白科技能让我们‘知天而作’。”此次实践让大家跳出传统葡萄酒专业视角,意识到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等知识的重要性——未来的从业者,不仅要懂酿酒、懂风土,还得懂“数据语言”。而宁夏葡萄酒产业对前沿科技的积极拥抱,更让队员们看到产区竞争力的新维度:不仅源于优质葡萄与精湛工艺,更来自科技赋能的全产业链升级。
  离开地信科技时,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在我们眼中有了别样意义——那片连绵的藤蔓背后,“数字神经”正默默运转,勾勒出葡萄酒产业的未来形态。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