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团队开展苏州丝绸文化博物馆实践
2025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团队苏州组前往当地丝绸文化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学习,深入了解苏州丝绸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踏入博物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丝绸文物有序陈列。唐代的“花鸟纹锦”“绿地狩猎纹印花纱”,以细腻工艺、绚丽色彩,展现唐代丝绸织造的高超水准;清代的彩绣云肩、各式华服,凭借精致绣工与独特纹样,诉说着彼时丝绸在服饰文化里的重要地位。组员们驻足凝视,惊叹于古人的技艺匠心。
在陈列古代丝绸织造工具的区域,摇纬车、调丝架、脚踏缫丝车等古老设备依次摆放。这些历经岁月的木制工具,虽看似简陋,却曾是丝绸生产的关键一环。大家认真聆听讲解,了解到从缫丝、调丝到织造,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以前只在书本上读过丝绸织造流程,亲眼看到这些工具,才真切感受到传统工艺的复杂与伟大。”一位组员感慨道。
走到博物馆深处,巨大的古代织造机械映入眼帘,复杂的木制结构、交错缠绕的丝线,仿佛将众人拉回丝绸生产鼎盛的往昔。组员们环绕观察,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古时重要的织造设备,运作时需多人配合,历经多道工序,才能织出精美绸缎,是传统丝绸业辉煌的见证。”
一旁,汉代“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静静陈列,墨色纹样在深棕底色上有序排列,文字与图案交织,传递千年祝福,其精湛织技让组员们连连称奇。唐代红地莲花印花绢也颇为吸睛,棕红地、米白莲花图案规整,尽显唐代印花工艺的成熟,大家凑近细瞧,感受古人在色彩与纹样设计上的巧思。
博物馆里,现代丝绸工艺展示也吸引着大家目光。桑蚕文化展示区,详细介绍桑树、蚕宝宝与丝绸的关联,玻璃罐中不同生长阶段的蚕宝宝,直观展示丝绸原料的来源。“桑之宝”展板,科普桑葚、桑枝等的价值,拓展了大家对桑蚕产业的认知。
实践中,组员们还参与了简短的互动体验,尝试模拟部分织造工序,在动手间加深对丝绸工艺的理解。通过与博物馆工作人员交流,他们知晓苏州丝绸文化正借助展览、研学等形式,不断传承推广,让更多人领略其魅力。
此次苏州丝绸文化博物馆之行,沉浸式接触了丝绸文化,从历史文物、传统工具到现代传承,全方位感受苏州丝绸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丰富了组员们的知识储备,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为后续探索文化传承路径积累了实践经验。
(通讯员 潘语涵)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