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师大泰州学院实践队解码苏州丝绸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9-12 阅读:
    来源:夏欣
  2025 年 7 月 10 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 实践团队走进苏州丝绸博物馆,开展 “解码丝绸经纬,传承非遗文脉” 实践活动,深度研习苏州丝绸非遗技艺,探寻文化传承脉络。
  踏入博物馆古代丝绸展区,明代素纱襌衣仿品瞬间抓住队员们的目光。大家围拢观察,拿出测量工具,细致测量纱衣厚度、经纬密度。“这仿品都这么轻薄,真不敢想象原品有多神奇!”      一名队员惊叹道,古代丝织技艺的精湛,让队员们深感震撼。在古代织机陈列区,汉代斜织机、唐代立织机、宋代提花机依次排开,构件上的纹理与锈迹,无声诉说着先辈们的智慧。队员们轻轻触摸织机,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这些织机见证了丝绸技艺的传承,每一道纹理都是岁月的印记。” 一位队员感慨。
  移步近现代丝绸展区,队员们围绕展柜,观察不同时期丝绸的纹样变化、色彩运用。遇到疑惑,便向博物馆志愿者请教。“‘利田科技功’让丝绸色泽更持久,解决了易褪色难题。” 志愿者介绍着丝绸技艺的创新,同时也谈及传承困境,“现在年轻人觉得学丝绸技艺又苦又慢,愿意拜师钻研的越来越少。不过近两年,有高校学生参与丝绸文创设计,把丝绸做成潮玩周边、汉服配饰,倒吸引不少年轻人关注。” 队员们认真记录,还追问年轻人参与传承的具体方式,志愿者举例:“有的学生帮忙搭建线上推广平台,直播丝绸制作过程;有的设计新图案,让老技艺有新表达。” 这些内容,都被队员们纳入传承故事手册的素材库。
  近现代展区里,队员们观察纹样色彩,向志愿者请教。当听闻 “年轻人嫌技艺苦慢,传承遇冷,却因高校学生文创设计、直播推广有新转机” 时,队员们认真记录,将传承故事纳入素材库。非遗展示区中,蚕宝宝养殖到丝绸成品的完整链条,让丝绸非遗认知更立体。
  此次实践,队员们以青春视角,为丝绸非遗传承注入思考,让千年文脉在当代传扬有了年轻注脚,也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技艺正借青春力量,焕发新光彩。
  实践接近尾声,队员们来到丝绸非遗展示区,从蚕宝宝养殖模型到丝绸成品的展示,清晰呈现 “蚕宝宝的生长全过程,为丝绸提供珍贵天然原料”。在这里,队员们看到了丝绸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链条,对丝绸非遗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此次苏州丝绸博物馆实践,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交流、思考,从修复体验触摸丝绸修复的温度,从访谈挖掘传承故事,从思考给出创新建议。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为丝绸非遗文化在博物馆场景下的传承,注入青春观察与思考。后续,他们也将持续发力,让千年丝绸文脉,借由年轻力量,在当代持续传扬 。
(通讯员夏欣)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