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社会实践队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视频组以线上协作方式剪辑素材,我负责山东黑陶文化社区宣讲内容的剪辑工作,用影像记录文化传递的温暖瞬间。
实践中,线下团队走进山东社区,通过PPT讲解向居民展示黑陶文化,视频组则在屏幕另一端接过这份文化传播的接力棒。当一份份承载着黑陶故事的素材从远方传来,打开文件的瞬间,仿佛能透过画面感受到现场的热闹氛围——居民围坐聆听的专注神情、线下团队讲述时的认真模样,都藏在这些朴素的镜头里。剪辑工作就从这些真实的画面开始,把零散的片段串联成完整的故事。
(图为山东黑陶文化宣讲组成员进行社区宣讲 生艳摄)
宣讲内容围绕黑陶文化的起源、制作工艺、当代传承和传承人坚守四个部分展开。看着素材里团队成员讲述黑陶的由来,从古老的起源故事到与当地文化的紧密联系,能感受到这门手艺沉淀的岁月厚度。居民们听得入神,有人微微点头,有人轻声交流,这些自然的反应让画面有了温度。剪辑时特意保留了这些真实互动,让观众能感受到现场的专注氛围,就像亲身坐在宣讲现场一样。
制作工艺部分的素材里,通过详细的步骤演示,能清晰看到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特点。居民们眼神里满是好奇与赞叹,这些细节被镜头一一捕捉,剪辑时把讲解画面和居民反应交替呈现,让观众既能了解黑陶的工艺特色,也能感受到普通人对传统文化的天然亲近。
当代传承的故事最让人触动。素材里能看到现在的匠人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做的新尝试:有人改良制作方法让手艺更稳定,有人把黑陶和其他工艺结合做出新作品,还有人开发文创产品让黑陶走进日常生活。这些画面和传统工艺的展示放在一起,形成了巧妙的呼应。剪辑时用自然的转场连接起传统与现代,让观众看到老手艺在当代的鲜活生命力。
(图为山东黑陶文化宣讲组成员进行社区宣讲 伊星如摄)
传承人坚守的故事更是充满力量。素材中,老匠人讲述自己多年来的坚持,从年轻到年长,始终没有离开这片滋养黑陶文化的土地。他们的话语朴实却坚定,眼神里透着对这门手艺的热爱。居民们认真倾听的样子,让这份坚守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剪辑时特意放慢了这些画面的节奏,配上轻柔的背景音乐,让这份执着与热爱慢慢流淌进观众心里。
在剪辑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剪辑软件和工具,以便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镜头的流畅性和画面的美观度,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
此外,音频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确保背景音乐、音效和旁白的搭配得当,使整个视频的听觉体验更加完美。同时,要注意保持声音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要过度修饰或改变原有的声音特点。
(图为山东黑陶文化宣讲组成员宣讲合照 伊星如摄)
视频结尾,用简洁的文字总结了这次宣讲的意义。整个剪辑过程没有复杂的技巧,只是让画面跟着故事自然流动,用清晰的字幕帮助观众理解内容,用合适的背景音乐烘托氛围。完成剪辑后再看成品,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通过这些画面,仿佛也参与了这场文化的相遇。
线上剪辑不只是技术操作,更是在用心传递文化的温度。当这些画面能让更多人了解黑陶、喜欢黑陶,这份工作就有了特别的意义。屏幕两端的努力,最终都化作了文化传承的力量,让古老的黑陶故事在新的时代里继续流淌。
(通讯员 徐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