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剪纸遇非遗,AI伴实验:烟台大学夏令营第三天的奇妙碰撞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秦路宇
剪纸遇非遗,AI伴实验:烟台大学夏令营第三天的奇妙碰撞
秦路宇
清晨的阳光柔和洒在一群孩子们的笑脸上。今天是7月23日,也是“编译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夏令营的第三天,和万家党群服务中心里剪纸用的彩纸、泛着金属光泽的科学仪器早已在教室里静候,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奇妙体验即将展开。
上午九点,剪纸文化课准时开始。教室里瞬间被彩色填满,孩子们的课桌上整齐摆放着彩纸、剪刀和刻刀。老师先在投影上展示了简单的对称纹样,从五角星到小蝴蝶,指尖翻动间,红纸便有了生命。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沿着折痕裁剪,有的眉头微蹙专注于手中的线条,有的举着半成品互相炫耀,细碎的红纸纸屑像彩色的雪花,在课桌间轻轻飘落。
课程进行到一半时,教室门被轻轻推开。一位头发花白、穿着靛青色布衫的老奶奶走了进来,她手中提着一个篮子,里面整齐叠放着各种剪纸作品——有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有细致入微的花鸟鱼虫,还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农家院落。原来,这是当地非遗剪纸项目的传承人,孩子们瞬间被篮子里的作品吸引,原本细碎的交谈声戛然而止,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那些精妙的剪纸。
 
老奶奶没有多言,只是拿起一张红纸,三折两叠后,剪刀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灵性,开合之间几乎听不到多余的声响。不过三分钟,当她展开红纸时,一只展翅的凤凰跃然纸上,尾羽的每一根线条都均匀流畅,引得孩子们发出一阵惊叹。随后,她走到孩子们中间,轻轻扶正握剪刀的小手,示范如何用刻刀处理精细的纹样。有个男孩的剪纸边缘不够整齐,老奶奶便拿起他的作品,用指尖沿着边缘摩挲一圈,低声讲解哪里需要调整,男孩频频点头,眼神里满是认真。整个教室的氛围被推向高潮,彩色的剪纸不再只是手工,更成了连接传统的纽带。
午后的阳光变得有些燥热,下午的课程从“初识AI”开始。老师用动画片和图片展开了讲解。投影屏幕上,AI生成的绘画、智能机器人服务的场景一一闪过,老师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角色举例:“就像动画片里的机器人能听懂指令一样,AI也能通过学习,帮我们做很多事情。”孩子们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当看到AI能在在几秒内把素描画变成水彩画时,几个孩子忍不住小声讨论起来,有的猜测“它是不是比画家还厉害”,有的则好奇“它也会像我们一样画画吗”。神奇的AI在孩子们心中悄悄播下了对智能科技的好奇种子。
最后一节是科学实验课,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装置早已在教室后排待命。两个铁锅半球泛着金属光泽静静躺着。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三百多年前那个著名的实验故事,当说到“八匹马都拉不开两个合在一起的半球”时,孩子们脸上写满了不信。
实验开始了,老师在一个半球里加入酒精并点燃,接着迅速把两个半球合在一起,酒精燃烧完毕后,老师让几个孩子上来尝试拉开半球,他们使出全身力气,脸涨得通红,半球却纹丝不动。接着,老师慢慢打开放气阀,只听“噗”的一声轻响,两个半球应声分离。“这就是空气的力量!”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一片恍然大悟的呼声。随后,每个孩子都轮流上前感受,当亲手摸到沉重的半球,体验到那股“拉不开”的神奇力量时,兴奋的表情爬上了每一张小脸。
 
傍晚时分,夏令营的第三天落下帷幕。孩子们离开教室时,有的手里攥着自己剪的红纸蝴蝶,有的还在念叨着马德堡半球的“秘密”,有的则追着老师问“明天还会有机器人吗”。剪纸的红色、AI的光影、科学的奥秘,在这一天里交织成独特的印记,留在了孩子们的暑期记忆中,也让这场实践活动充满了温度与力量。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