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剪出“春”色,遇见AI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张心怡
剪出“春”色,遇见AI
作者:张心怡
开篇:红纸与代码的相遇
清晨九点,和万家社区活动中心已经热闹起来。孩子桌上铺上了鲜艳的红纸,剪刀、铅笔整齐排列,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映出一片温暖的色调。今天,这里将上演一场的“跨界”实践——非遗剪纸艺术与人工智能的碰撞。  
第一幕:非遗剪纸——剪出春天的祝福
身着素雅的非遗老师拿起一张红纸,手指对折几下,然后剪刀在纸上游走。不过几分钟,一个漂亮的”春”字便在她手中展开。。  
今天的剪纸主题是“春”字。老师先向大家展示了不同风格的“春”字剪纸——北方的粗犷大气,南方的细腻精巧。接着,她教孩子们如何折叠红纸,如何用铅笔勾勒轮廓,再沿着线条剪下。  

“老师,我的‘春’字怎么歪了?”一个小女孩有点沮丧地看着自己的作品。老师笑着接过她的剪纸,稍微调整了一下角度:“剪纸就像写字,第一笔很重要,但错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修整。”她拿起剪刀,在边缘稍作修饰,一个端正的“春”字立刻鲜活起来。  
 孩子们的作品渐渐成形,有的剪出了传统的对称“春”字,有的在周围加上了小花、福字装饰。
剪纸不仅是一门手艺,它的背后更是文化的传递。通过亲手剪“春”字,孩子们不仅体验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第二幕:AI初识课——机器如何”思考”
下午的变成了对AI的认识。屏幕上跳出一行字:“AI能做什么?”编译未来的志愿者老师播放了一段短视频:AI语音助手回答问题、自动驾驶汽车避开障碍、机器人写诗画画……孩子们瞪大眼睛,发出阵阵惊叹。  
随后讲师展示了AI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如帮助医生分析X光片、用算法修复老照片、甚至创作音乐。一个小女孩惊讶地说:“原来AI不只是机器人,它还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  
课程最后,讲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AI能剪出比人类更完的‘春’字,你们会觉得它厉害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厉害”,有的却摇头:“剪纸的意义在于亲手做的过程呀!”讲师点头微笑:“没错,AI只是一个是工具,而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才是无可替代的。”  
第三幕:马德堡半球实验——看不见的”大力士”
“谁能把这两个铁球拉开?”志愿者举起一对铜制的马德堡半球,几个孩子自告奋勇上前尝试,可无论怎么用力,球纹丝不动,大家玩起了拔河赛,可是球依旧不动。当抽气泵启动,空气被抽出,半球“砰”地一声自动分离时,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
 
实验还原了17世纪的科学经典,讲师用生动的比喻解释大气压的力量:“我们平时感觉不到,但其实每个人头顶都压着一辆小汽车的重量!”
尾声:传统与科技,共绘未来
活动结束时,一个小男孩把剪好的“春”字贴在了AI展示屏旁边,红纸与电子光晕交相辉映,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AI带来创新。”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