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红纸映科技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王科琇
红纸映科技
王科琇
社区活动室的大门被推开时,带着晨露的风卷进几片树叶。今天是 “编译未来” 暑期实践的第三天,二十张课桌上早早摆好了红纸与剪刀、平板电脑和铜制半球,阳光爬上孩子们的发梢,把剪纸的红、游戏的笑、AI 的蓝和实验的惊叹,都酿成了夏日里最清甜的蜜。
 
晨光刚漫过窗台,剪纸文化的课堂就已铺展开来。讲台上陈列着从民间搜集的老剪纸 —— 有 “连年有余” 的胖娃娃,有 “喜鹊登梅” 的枝桠,最惹眼的是幅百福图,每个 “福” 字都长得不一样。穿红裙子的小姑娘指着图上的鱼形福字问:“这是鱼在拜年吗?” 引得周围人都笑了。实践队员拿起红纸对折,只三剪两剪就剪出朵团花,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起来。轮到自己动手时,有人学剪对称的蝴蝶,有人偏爱歪歪扭扭的星星,那个总爱走神的男孩却剪出串连在一起的小人,说这是 “我们班的同学手拉手”。

剪纸小游戏把活动室变成了热闹的赛场。“剪刀石头布” 赢了的孩子能优先选彩纸,输了的则要接受 “挑战”—— 蒙眼剪直线。穿背带裤的男孩蒙着眼剪出条歪歪扭扭的线,却倔强地说这是 “小蛇在跳舞”。最受欢迎的是 “图案接龙”,第一个人剪半朵花,下个人接剪一片叶,传到第五个孩子手里时,纸上竟长出了完整的春天。实践队员故意剪坏了只兔子的耳朵,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出主意:“给它戴顶帽子!”“画成爱心形状!” 那些被 “修复” 的作品,反而比完美的剪纸多了几分生动。

午后的电子屏亮起时,活动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的声音。初识 AI 的课堂上,实践队员打开语音助手,问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机器清脆的回答让最小的男孩忍不住摸了摸屏幕。“它能画会飞的鲸鱼吗?” 扎羊角辫的女孩举着自己的剪纸问,队员便点开绘画软件,输入关键词后,屏幕上渐渐浮现出长着翅膀的鲸鱼穿梭在云朵间的画面。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有人要画 “会剪纸的机器人”,有人想让 AI 给剪纸作品上色,当看到自己的想法变成图像时,穿白 T 恤的男孩突然说:“它好像知道我心里想什么。”

马德堡半球实验登场时,铜制的球壳在灯光下泛着冷光。实践队员把两个半球扣在一起,抽气泵 “滋滋” 响着抽走空气,然后笑着问:“谁能把它们拉开?”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上去尝试,最强壮的男孩憋得脸通红,半球却纹丝不动。当队员打开气阀,“噗” 的一声轻响,半球应声分开,孩子们吓得往后一躲,随即爆发出欢呼。“是空气在帮忙!” 戴眼镜的女孩突然指着窗外,“外面的空气像好多小手按住它们!” 这个发现让实验瞬间变得鲜活,孩子们轮流体验抽气,小手握着泵柄的样子,像在操控什么了不起的魔法。​
离别的时候,孩子们的手里都多了样 “宝贝”—— 有的攥着自己剪的窗花,有的捧着 AI 画的作品,还有人把实验用的小气球吹得鼓鼓的。那个总爱走神的男孩,悄悄把剪纸小人塞进队员手里:“这个送给你,像我们今天一样。” 收拾场地时,发现黑板上多了行用红粉笔写的字:“明天还能玩半球吗?”​
暮色漫进活动室时,剪纸的碎屑还在地板上闪着微光,平板电脑的屏幕暗下去,铜制半球静静靠在墙角。实践队员们望着这些痕迹,忽然明白这一天的意义 —— 当红纸剪出的传统遇见 AI 的代码,当古老的实验碰撞出童真的解读,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让古今中外的智慧,都能在孩子们心里长出新的枝芽。这个夏天的第三天,就在这样的温暖与期待里,悄悄写下了新的注脚。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