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运河城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调研运河文化资源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实践,7月22日,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兴文知行”实践团赴聊城临清展开社会实践,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路径、新模式。

一、座谈交流
实践团首站与临清市思政教育系统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市委宣传部思政机关主任王文霄、市教科研训中心副主任杨霞、市实验小学校长郭守峰等参与座谈。座谈中,杨霞详细介绍了我市推进“运河思政”建设的具体举措,重点阐释了“一核五翼五维”思政教育体系和六个“运河思政”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强调了临清市在推动思政教育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临清特色思政教育品牌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二、校园探访
实践团随后实地探访了临清市实验小学。作为今年5月在京成立的运河城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联合体重要成员,该校也是临清市“运河思政”协同育人实践的先进示范单位。郭守峰引导实践团参观了校园红色文化长廊,展示了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浸润作用,并且详细介绍了学校保障思政教育实施的“7·15”方案及专门思政教师教研组的建设情况,重点讲解了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将运河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思政课堂的具体做法。

三、遗迹参观
在杨霞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访了临清市重要的运河文化遗迹鳌头矶、钞关等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深厚的历史底蕴,让成员们切身感受到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在临清钞关,其历史悠久的税收管理制度和蕴含的廉政文化印记,生动展现了临清历史上繁荣的商业文明与廉洁传统。实践团成员在深度体验运河文化的同时,积极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廉洁文化、绿色环保等理念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为丰富“运河思政”内容、创新育人形式提供了宝贵思路。
“生于运河,长于运河。”运河的基因深植于临清血脉,也滋养了临清市独特的“运河思政”教育沃土。
此次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兴文知行”实践团赴临调研,全面考察了临清市“运河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设成效,深刻领会到运河文化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价值。未来,实践团还会继续走访运河城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联合体中的示范性地市和大中小学,持续探索运河文化对思政教育的有利发展点,努力为“运河思政”深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助力“运河思政”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