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溯沪上千年文脉,探申城自强基因 —— 上海历史博物馆寻访记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一、开篇:诗韵启幕,叩响历史之门
  古人曾以“浪奔浪流,万里滔滔”勾勒上海的独特气韵,历史则用岁月沉淀书写城市脉络。上海历史博物馆,恰似一部立体的“城市编年志”,承载着申城从远古溯源到近现代腾飞的厚重记忆,是解码海派文化根脉的关键密钥。
  西北大学“器变维艰,思辩明章”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3日奔赴上海历史博物馆,沉浸式调研这座城市的历史基因,在文物与史料间打捞属于上海的独家故事,更聚焦于从历史肌理中,解码红色精神与城市发展的共生脉络。队员们站在博物馆门前,望着庄严肃穆的建筑,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仿佛即将开启一场与千年历史的对话。
  
  二、溯源:船舶为证,锚定自强起点
  踏入“古代上海”展区,船舶文物映入眼帘。从独木舟雏形到漕运帆船,从沙船独特构造到船用罗盘等,见证上海先民依水而居、因港而兴,以船为翼闯海求生,埋下“敢闯敢试、与海共生”基因,锚定自强不息起点,读懂城市与江海共生及先民奋斗底色。队员们仔细端详着这些船舶文物,感受到先民们在江海之上闯荡的勇气与智慧,那份不畏艰难的精神让人由衷敬佩。
  
  三、脉动:筒炮为证,回溯烽火岁月
  近代展厅里,“镇远将军筒炮”静静伫立。它曾守吴淞口,在鸦片战争中御敌,炮身铭文承载守城将士抗争信念,是上海近代御侮守家的见证。围绕它交流,追溯铸造与作战轨迹,解码上海江海要冲的国防战略地位,理解城市近代化的风雨坚守。队员们凝视着这尊筒炮,仿佛看到了当年守城将士浴血奋战的场景,感受到他们为守护家园而展现出的坚定信念与不屈斗志。
  
  四、转型:花机为引,触摸工业脉搏
  近代实业展区的“道白生清花机”,以金属机身诉说着上海工业转型的起步。这台棉纺机器,见证民族资本“实业救国”的探索,在洋货冲击中,以技术革新筑牢产业根基,是城市从商埠向工业重镇转型的缩影,让我们触摸到早期工业化的觉醒脉动。队员们观察着这台花机的构造,感受到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民族资本家们实业救国的决心和行动力,为上海工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五、传承:以行践知,续写文化新篇
  此次寻访,队员们不仅触摸到城市的千年文脉,更读懂了红色基因的生长密码——从先民开拓到志士抗争,从实业探索到党的领导,上海的‘敢闯敢试、自强不息’始终与红色初心同频共振。站在中共一大会址所在的城市,我们愈发清晰:唯有传承红色根魂,方能让历史的奋斗力量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作者:刘欣悦 来源:刘欣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温心”暑期社会实践队丨化学激发想象,梦想指引方向
  • 探秘安溪红曲韵 共谱产业振兴篇
  • 探秘安溪红曲韵 共谱产业振兴篇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为积极响应号召,挖掘红曲文化在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 07-17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