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假日》主题展览在南通博物苑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指导,南通博物苑主办,汇集了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7家单位的近百余件展品。展览通过聚焦乾隆皇帝的日常生活,介绍清代中期重要节令与相对应的礼俗与文化,以更贴近现代观众的角度叙述“共度佳节”“普天同庆”及“万机之余”三个章节的内容。
活动背景与目的
背景:南通博物苑作为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南通地方文化的集中展示平台。此次《乾隆的假日》展览的举办,正值春节期间,南通的各大文博场馆成为市民和游客感受年味与文化魅力的热门打卡地。
目的:
• 传承历史文化:通过展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提升公众历史文化素养,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促进文化旅游:吸引更多观众于传统节假日期间走进博物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 增强文化认同:加深本地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活动策划与实施
策划:南通博物苑联合多家单位精心策划了此次展览,并设计了与之相关的社教活动。展览分为“共度佳节”“普天同庆”“休闲娱乐”三个单元。
实施:
• 展览展示:展览在南通博物苑新展馆一楼临展厅持续展出至2025年5月5日。展品品类多样,包括瓷器、钟表、丝织品、书画、玉器等。
• 社教活动:组织了“绘制小龙 新年吉祥”、掐丝珐琅制作体验以及红包DIY拓印活动等,让众多市民游客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活动体悟与感悟
知识拓展:大学生通过参观展览,深入了解了清代宫廷文化、节令礼俗以及乾隆皇帝的个人生活,拓宽了历史文化知识面。
文化认同: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社会责任: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有责任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团队合作: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
南通博物苑《乾隆的假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参观展览和参与社教活动,大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此次活动也为南通博物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未来,可以继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开展更多类似的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